伤暑 2016年05月13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伤暑:1.病名;2.病因。

病名·伤暑

伤暑为病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1.

中暑热而致的病证

伤暑指中暑热而致的病证[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1.。出《黄帝内经素问·刺志论》。

《医林绳墨》卷一:“伤暑者,由其暑热劳伤元气之所致也。其症日间发热,头疼眩运,躁乱不宁,无气以动,亦无气以言,或身如针刺,小便短赤,此为热伤元气也,宜以黄连香茹饮,或清暑益气汤、黄连解毒汤,量其虚实而与之。”

《医方简义》卷二:“伤暑者,因受暑而伤,暑热伤气,一受暑邪,不急调治,渐入营分,阳已外泄,阴气更被耗散,阴阳两虚,形若虚劳,内热外寒,脉必虚数,东垣清暑益气汤最妙,如胃中痞满者,去黄芪甘草可也。”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五:“伤暑者……其所及之症,有吐,利,腹痛,气逆,发热,头疼烦渴,肢冷疼,前板齿寒,无汗,脉虚或迟或伏,昏闷者,宜香茹饮;有身热,小便不利者,宜益元散;有吐泻寒热,喘咳痞满,体肿倦卧,便赤者,宜六和汤;有发热呕血者,宜黄连二钱,酒煎服;有暑天身热头疼燥渴者,宜麦冬汤;有暑天发渴者,宜生津丸。”

暑病之轻者

伤暑(sunstroke)为中暑之轻者[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1.。《医学心悟》卷三:“伤暑者,感之轻者也,其症烦热口渴,益元散主之。中暑者,感之重者也,其症汗大泄,昏闷不醒,或烦心、喘喝、妄言也。”

病因·伤暑

伤暑指病因[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1.。《难经·四十九难》:“何谓五邪?然:有中风,有伤暑,有饮食劳倦,有伤寒,有中湿,此之谓五邪。”

关于中暑:

中暑为病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

感受暑邪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病证

中暑指感受暑邪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病证[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症见突然闷倒,昏不知人,或身热烦躁,气喘不语,牙关微紧,或口开齿燥,大汗或无汗,脉虚数,甚者昏迷不醒,四肢抽搐[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治当移患者至凉爽通风处,法当清暑、解热、开窍,先用辟瘟丹、消暑丸灌服,后用益元散、白虎汤、清营汤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并可配用针刺、刮痧、冰水擦浴等法[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元气不足者,当调补元气为主,少佐解暑[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一名中暍、中热[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

暑风

中暑指暑风[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医碥》卷一:“中暑,或名暑风,以与中风相似也。”

阴暑

中暑指阴暑[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时病论·中暑》:“洁古曰:静而得之为中暑。东垣曰:避暑乘凉得之者,名曰中暑。其实二说皆是阴暑之证……。”

暑日受寒,腹痛吐泻

中暑指暑日受寒,腹痛吐泻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六因条辨》上卷:“暑热相逼,好食生冷,不禁房欲,遂至肾阳内歉,腠理不密,寒凉暑湿,乘虚直入,顷刻胸腹闷痛,肢逆汗冷,吐泻交作。此无论动静,而即为中暑也。”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