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修订历史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关于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1932年Kirschner首先提出用350mA电流电凝破坏半月节神经细胞治疗三叉神经痛,但因其破坏程度不易控制,可产生许多合并症,如角膜溃疡、失明、眼球运动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颈动脉栓塞和损伤,甚至昏迷、死亡等,因此至1944年后基本上已停止应用。至1974年Sweet和Wepsie改用射频电流、温控定量灶性破坏三叉神经半月节或后根的痛觉纤维,治疗三叉神经痛,有90%病人立即止痛和获得治愈,在欧美已被广泛应用,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手段。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应用,也较普遍应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抽搐等疾病。根据神经纤维的类型和对感觉生理的研究,传导痛觉冲动的有髓鞘Aδ纤维,直径约5~8μm,以及无髓鞘的C类纤维。这两类纤维对射频电流和热的敏感性高于触觉纤维,因此在射频热凝时,选择性破坏痛觉纤维而相对保留触觉纤维,既可解除疼痛,又可部分或全部保留触觉。目前,此法应用比较普遍。 ...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