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歌诀 2009年08月25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人体歌诀及注释

1.眼球壁

纤维膜,包最外 角膜透明巩膜白

血管膜,夹中间 由前至后虹睫脉

视网膜,在最内 视部感光盲无奈

【注释】眼球壁由外向内依次是: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1)纤维膜,厚而坚韧,前1/6为无色透明的角膜、后5/6为乳白色巩膜。(2)血管膜,富含血管和色素,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3)视网膜,位于血管膜内层。1)视部:衬附于脉络膜内面,具有感光作用。2)盲部:衬附于虹膜、睫状体内面,无感光作用。

2.房水流通途径

房水生自睫状体 后房瞳孔向前去

角膜角隙渗入窦 涓涓细流到海里

【注释】房水,由睫状体产生。流通途径:房水→后房→瞳孔→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窦—巩膜静脉窦;海—海绵窦。

3.视觉调节

睫状体,晶状体 睫状小带连一起

睫状体内睫状肌 收缩舒张调视力

视近肌缩小带松 晶体变凸高度曲

视远肌舒小带紧 晶体变薄折射低

【注释】晶状体,呈双面凸,是重要的调节装置。(1)视近: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变凸→折光增强。(2)视远:睫状肌舒张→睫状小带拉紧→晶状体变薄→折光减弱

4.鼓膜

鼓膜椭圆半透明 心向内凹外下倾

上部松弛下紧张 前下光锥三角形

【注释】鼓膜,位于外耳道与中耳之间,呈椭圆形,半透明,向外下方倾斜。上部为松弛部,下部为紧张部,中央向内凹陷为鼓膜脐,前下有三角形的光锥。

5.听小骨

鼓膜连锤柄 锤打砧脚镫

镫封前庭窗 小链传振动

【注释】听小骨,每侧3块,共6块。分别为锤骨、砧骨、镫骨。连接方式为:鼓膜—锤骨—砧骨—镫骨—前庭窗

6.内耳迷路

颞骨内,隧道弯 骨膜迷路两套管

内外淋巴膜为界 充满迷路不通连

【注释】内耳,位于颞骨岩部内,称迷路。包括骨迷路和膜迷路。骨迷路内含外淋巴,膜迷路内含内淋巴。内、外淋巴互不交通。

7.表皮层次

鸡鸡黎明叫

【注释】表皮,位于皮肤的浅层,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由深至浅依次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鸡—基底层;鸡—棘层;黎—颗粒层;明—透明层;叫—角质层。

人体歌诀及注释

1.脊髓外形特征及位置

上颈下腰二膨大 大孔延至腰一下

下端圆锥连终丝 丝周缠绕马尾巴

【注释】脊髓,位于椎管内,起于枕骨大孔,终于第一腰椎体下缘。呈前后略扁的细长圆柱状,长约40~45cm。主要外形可归结为六纵沟、二膨大、一圆锥、一终丝。(1)六纵沟,即前正中裂1、后正中沟1、前外侧沟2、后外侧沟2。(2)二膨大,即颈膨大和腰骶膨大。(3)一圆锥,脊髓末端变细呈圆锥状,称为脊髓圆锥。(4)一终丝,脊髓圆锥下续为终丝,周围被马尾包绕。锥—脊髓圆锥;丝—终丝。

2.脊髓灰质特征

纵行三根柱 横断似蝶舞

前动后感觉 中间要自主

【注释】脊髓灰质,位于中央管周围,整体上呈柱状,断面似蝶形,分前角、后角、侧角等。(1)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运动纤维,参与前根的组成。(2)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后根的传入信息。(3)侧角:含有内脏运动(即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元的胞体,此角只存在于T1~L3节段。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位置有副交感神经元的胞体。

3.脊髓白质特征

脊髓白质三个索 下行运动上感觉

薄楔在后深感觉 外侧前索是混合

皮质脊髓管运动 脊髓丘脑浅感觉

【注释】脊髓白质,位于灰质周围,由上行、下行的纤维束构成。被表面纵沟分为三部,即前索、外侧索、后索。(1)前索:上行纤维是脊髓丘脑前束,下行纤维束是皮质脊髓前束。(2)外侧索:上行纤维是脊髓丘脑侧束,下行纤维束是皮质脊髓侧束。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合为脊髓丘脑束,传导躯干和四肢浅感觉。皮质脊髓前束和皮质脊髓侧束合为皮质脊髓束,管理躯干和四肢的随意运动。(3)后索:为上行的薄束和楔束,传导躯干和四肢深感觉。

4.脑干外形腹面观特征

脑干腹面颇似“羊” 大脚踩在桥头上

延髓脑桥沟为界 桥下锥体立两旁

【注释】脑干,位于颅后窝,自上而下包括中脑、脑桥、延髓三部。脑干下端较细,中上部较宽大,整个外形从腹面观察颇似“羊”字。(1)中脑:主要结构有两个大脑脚和脚间窝等,大脑脚似“丷”。(2)脑桥:借延髓脑桥沟与延髓分界,似“羊”字中的“王”。主要结构有基底沟等。(3)延髓:下部缩细,似“羊”字中的“丨”。主要结构有锥体和锥体交叉等。大脚—大脑脚;桥—脑桥。

5.脑干外形背面观特征

脑干背面结构多 中央是个菱形窝

四颗珍珠窝顶戴 两对结节窝下托

【注释】脑干背面主要结构有:(1)延髓,有薄束结节、楔束结节等。(2)脑桥,脑桥和延髓之间是菱形窝。菱形窝两侧有与小脑相连的小脑脚等。(3)中脑,有两个上丘和两个下丘。上丘与视觉反射有关,下丘与听觉反射有关。四颗珍珠—即两个上丘和两个下丘。

6.小脑外形

小脑半球小脑蚓 大孔旁有扁桃体

颅压升高入大孔 挤向延髓生命息

【注释】小脑外形主要有小脑半球、小脑蚓、小脑扁桃体等结构。小脑扁桃体,位于小脑的下面,邻近枕骨大孔,当颅内压升高时,可挤向枕骨大孔压迫延髓,形成小脑扁桃体疝,而危及生命。

7.小脑功能

小脑本领强 平衡肌紧张

协调肌运动 千万莫损伤

【注释】小脑功能主要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运动。

8.间脑

下丘脑,在前下 背侧丘脑是一家

听视反射内外膝 室旁催产视上压

【注释】间脑,主要包括背侧丘脑、下丘脑及内、外侧膝状体等。(1)背侧丘脑,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2)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前下方,重要的核团有视上核(分泌加压素)和室旁核(分泌催产素)。(3)内侧膝状体,与听觉反射有关。(4)外侧膝状体,与视觉反射有关。

9.基底核

基底核,埋脑底 尾状豆状杏仁体

尾豆合称纹状体 协调运动及张力

【注释】基底核,是包埋于大脑髓质中的灰质团块,位于大脑基底部。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等。尾状核、豆状核合称纹状体,主要功能是维持骨骼肌的张力,协调肌群运动。

10.内囊

背侧丘脑豆尾间 投射纤维从中穿

大小符号分三部 前肢后肢由膝连

皮质脊髓丘辐射 内囊后肢上下穿

出血缺血伤内囊 感觉丧失对侧瘫

【注释】内囊,属投射纤维,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由上行的感觉纤维和下行的运动纤维构成。在脑的水平切面上呈“><”状,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内囊后肢三部。1)内囊前肢:位于背侧丘脑与尾状核头部之间。2)内囊后肢:位于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主要有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视辐射等纤维束通过。3)内囊膝:位于内囊前肢和内囊后肢交汇处,有皮质核束通过。一侧内囊受损,可致对侧肢体深浅感觉丧失、骨骼肌瘫痪等症状。

11.脑和脊髓被膜

外硬内软连蛛网 手术麻醉硬外腔

网膜下隙脑脊液 终池腰穿髓不伤

【注释】脑和脊髓的外面包被三层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软膜。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硬膜外腔(隙),是位于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腔隙。临床硬外麻醉时就是将药物注入此腔。蛛网膜下腔(隙),是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充满脑脊液。蛛网膜下池,是蛛网膜下腔的某些扩大部分,较大的有小脑延髓池、终池。终池内含马尾,无脊髓,是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的常用部位。

12.脑脊液循环途径

侧脑室,室间孔 三室水管通四腔

正中孔,外侧孔 流到蛛网膜下腔

膜粒渗入上矢窦 横乙颈内入上腔

【注释】脑脊液循环途径为:左、右侧脑室脉络丛—经室间孔→第三脑室—经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经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窦汇→左右横窦→左右乙状窦→颈内静脉。

13.尺神经

尺神经,臂丛发 行至臂中向后下

同名神经沟内过 同名动脉一起下

前臂屈肌一块半 手肌基本全管辖

髁上骨折易损伤 屈腕无力鹰爪抓

【注释】尺神经,由臂丛发出,初伴肱动脉下降,继而绕过尺神经沟至前臂伴尺动脉入手掌。肌支主要支配前臂尺侧一个半屈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肌尺侧半,简称一尺半深)和大多数手肌。皮支主要分布手掌尺侧一个半指、手背尺侧二个半指及相应手掌、手背皮肤。肱骨髁上骨折最易损伤尺神经,表现为“爪形手”。

14.腋神经

腋神经,真奇妙 外科颈下向后绕

三角肌瘫呈方肩 不能戴帽叫人恼

【注释】腋神经,由臂丛后束发出,绕肱骨外科颈行向后外,肌支支配三角肌,皮支布于肩部皮肤。损伤后表现为“方肩”,三角肌瘫痪,臂不能上举。

15.前臂肌神经支配

桡神经,真神气 全部伸肌肱桡肌

尺神经,好委屈 一尺半深屈无力

其它屈肌归正中 前臂肌肉各有依

【注释】桡神经主要支配臂和前臂后群肌及前群的肱桡肌。尺神经主要支配前臂前群尺侧一个半屈肌。正中神经主要支配前臂前群大部屈肌。

16.胸神经

二四六八十 角头剑弓脐

【注释】胸部神经,除第1、第12胸神经部分前支参与臂丛、腰丛外,其余均呈节段性分布于胸、腹部肌肉和皮肤。胸神经皮支分布对应关系为:第2对——胸骨角平面;第4对——乳头平面;第6对——剑突平面;第8对——肋弓平面;第10对——脐平面。

17.股神经

股神经,入三角 缝匠四头先报到

大腿前方小腿内 足背内侧全知晓

髌韧带,轻轻敲 损伤无法见膝跳

【注释】股神经,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股动脉外侧进入股三角,肌支支配股肌前群,皮支支配股前部。股神经皮支有一长支,伴大隐静脉下降至足内缘,称隐神经布于小腿及足内侧皮肤。股神经损伤,股肌前群瘫痪,膝跳反射消失。

18.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它最大 行于梨状肌之下

臀肌深面入股后 多在腘窝分两叉

小腿后群属于胫 小腿前外腓管辖

胫伤之后足上勾 腓总损伤足垂下

【注释】坐骨神经,是全身最大的神经。于梨状肌下缘出骨盆,行于臀大肌深面,经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的中点,下行至腘窝,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本干布于髋关节和股肌后群。1)胫神经,沿腘窝中线,经小腿后群肌深浅两层间下降,于内踝后方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胫神经肌支支配小腿后群肌、足底肌。皮支布于膝关节、小腿后面皮肤、足底皮肤。胫神经损伤后表现为足“勾状外翻”。2)腓总神经,沿腘窝上外侧缘向外,绕腓骨胫,分为腓浅、腓深神经。腓浅神经肌支支配小腿外侧群肌,腓深神经肌支支配小腿前群肌。腓总神经损伤后表现为足下垂伴内翻(即“马蹄内翻”)。

19.12对脑神经名称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庭九舌咽 十迷副神舌下全

20.12对脑神经连脑部位

一端脑,二间脑 三腹四背在中脑

五六七八在脑桥 最后四对延髓找

21.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 胸一腰三

周围有节 椎旁椎前

节前纤维 节内换元

节后纤维 分布广泛

立毛腺体 内脏血管

危及时刻 本色尽显

【注释】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T1~L3脊髓节段灰质的侧角。周围部分包括交感神经节和节前、节后纤维。交感神经节包括22~24对椎旁节和椎前节,节前纤维由低级中枢发出,较短。节后纤维由交感神经节发出,较长。交感神经分布广泛,一般认为除布于胸、腹、盆腔器官外,尚遍布头颈器官、全身的血管、皮肤的汗腺和竖毛肌。

22.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核是中枢 脑干骶髓分两部

器管旁节壁内节 前长后短太突出

血管汗腺立毛肌 肾腺髓质管不住

【注释】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S2~4脊髓节段的副交感神经核、脑干副交感神经核。周围部分包括副交感神经节和节前、节后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包括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节前纤维由低级中枢发出,较长。节后纤维由副交感神经节发出,较短。分布不及交感神经范围广,一般认为大部分血管、汗腺、竖毛肌、肾腺髓质无副交感神经分布

23.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路

浅感觉,传三级 终于后回起于皮

首为节内假单极 次在脊髓后角里

三级藏在腹后核 纤维投向感觉区

【注释】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路,感受器位于皮肤内。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为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布于感受器内,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后角。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后角。其纤维斜升1~2个脊髓节段交叉至对侧上行为脊髓丘脑束,经脑干终于背侧丘脑腹后核。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腹后核,其纤维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感觉中枢。

24.皮质脊髓束

上元胞体在皮质 下行内囊后脚里

锥体下端多交叉 侧束前束各有一

前脚换元不停息 纤维支配骨骼肌

【注释】皮质脊髓束,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中央前回,其纤维组成皮质脊髓束,经内囊后脚下行至延髓形成锥体,大部分纤维交叉后形成皮质脊髓侧束,少部分未交叉纤维形成皮质脊髓前束。下运动神经元是位于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其纤维参与组成脊神经,支配骨骼肌。

25.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表现

上硬下软都是瘫 硬瘫萎缩不明显

强直痉挛张力高 病理反射经常见

软瘫症状正相反 病理反射不出现

肌肉萎缩张力低 不见痉挛见弛缓

【注释】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为痉挛性(硬瘫),病理反射出现(阳性)、早期肌萎缩不明显、肌张力增高。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为驰缓性(软瘫),病理反射不出现(阴性)、早期肌萎缩明显、肌张力降低。

26.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辅锥体 管理运动最精细

肌群运动肌紧张 经它协调才共济

【注释】锥体外系主要是指锥体系以外的、控制骨骼肌运动的下行纤维束。主要功能是协调肌群运动,维持肌张力,协助锥体系完成精细的随意运动。

人体歌诀及注释

1.甲状腺

甲状腺,“H”形 侧叶左右峡在中

后面紧贴气管喉 可随吞咽上下动

急救常选三至五 峡下气管切正中

【注释】甲状腺,呈“H”形,分左、右侧叶和峡部。位于喉和气管的两侧,甲状腺峡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方。吞咽时可随喉上下移动。

2.肾上腺

肾上腺,肾上方 就象帽子戴头上

左半月,右三角 共同包进脂肪囊

【注释】肾上腺,左似半月形,右似三角形。位于左、右肾的上端,与肾一起包被在肾筋膜内。

3.垂体

垂体窝,蝶骨上 椭圆垂体窝内藏

腺垂体,在前方 分泌激素调节忙

神经垂体不分泌 催产加压只释放

【注释】垂体,位于垂体窝内,椭圆形。分为腺垂体(位于垂体前部,包括远侧部、结节部、中间部)和神经垂体(位于垂体后部,包括神经部、漏斗部)。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