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后 2017年02月24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球后为经外奇穴名(qiúhòu EX-HN7)[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13.。出《浙江中医杂志》。在面部,当眶下缘外四分之一与内四分之三交界处[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拼音

qiúhòu

代号

EX-HN7

出处

《浙江中医杂志》[1957,(8):19]:下眶缘外1/3处(下眶缘中1/3与外1/3交点开始,至下眶缘与上眶缘交点之间,均可进针)。

球后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球后穴在面部,当眶下缘外四分之一与内四分之三交界处[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2.

球后穴位于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正坐或仰靠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13.

球后穴位于眶下缘的外1/4与内3/4交点处[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19.

球后在面部,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经外奇穴——球后穴的位置

经外奇穴——球后穴的位置

球后穴的位置

经外奇穴——球后穴的位置

球后穴取穴方法

仰靠坐位。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正坐仰靠位,嘱患者闭目,目平视,于眶下缘的外1/4折点处取穴[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9-390.

球后穴穴位解剖

球后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脂体、下斜肌与眶下壁之间。分布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耳后动、静脉的耳后支,耳颞神经耳前支、枕小神经耳后支和面神经耳支等。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内[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上颌神经颧颞支和眶下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颧支和颞浅动脉肌支分布,进入眶内可刺及眶下神经干、下直肌、下斜肌和眶脂体,有眼神经和动眼神经分布[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2.

布有面神经分支及颧面神经分支,眶下神经和眶下动、静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19.

球后穴的功效与作用

球后穴具有清热明目的功效。

球后穴主治病证

治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目翳,早期白内障,近视,玻璃体混浊,内斜视,目赤肿痛,麦粒肿等。

球后穴主治目疾[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2.

球后穴主治目疾,如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早期白内障、近视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13.

球后穴主治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炎、近视、青光眼、玻璃体混浊、内斜视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19.

球后穴主治眼病:目赤肿痛,目翳,麦粒肿,近视[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9-390.

球后穴的配伍

配睛明、翳明、太阳、合谷、肝俞,治角膜炎[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9-390.

配风池、曲池、合谷、太冲,治青光眼[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9-390.

配睛明、风池、养老、光明,治视神经炎[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9-390.

刺灸法

刺法

轻压眼球向上,向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提插[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2.

一般沿眶下缘向神经孔方向刺0.5~1.0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13.

直刺,嘱病人眼向上看,固定眼球,朝视神经孔方向刺1~2寸,勿用强烈手法,出针后轻轻压迫局部1~2分钟,以防出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19.

医者左手向上推动眼球固定,右手持针沿下眶缘略向内上方朝视神经方向缓慢刺入0.5~1.5寸[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9-390.。整个眼球有酸胀及突出感[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9-390.

注意:因腧穴邻近眼球,深层为颅腔,故针刺时应注意避开眼球,不宜针刺过深,不宜提插捻转[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9-390.

灸法

不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13.

禁灸[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9-390.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