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疡医》卷五:秦艽汤
别名
秦艽牛蒡汤(《医宗金鉴》卷七十四)。
处方
秦艽(去芦)30克、 防风(去芦)黄芩 麻黄(去节)甘草(炙)玄参(去芦)犀角屑 牛蒡子(炒)枳壳(去瓤,麸炒)川升麻各22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疏风凉血,清热解毒。治风热毒气,客于皮肤,遍身疙瘩,形知豆瓣,堆累成片,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
《妇科玉尺》卷四:秦艽汤
处方
秦艽 石膏各3克 炙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羌活 独活 防风 黄芩 白术 熟地 茯苓各1.5克 生地1.8克 白芷2.1克 细辛0.9克
功能主治
养血祛风。治产后血虚,外感风热而成之头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冬加生姜,春、夏加知母。
摘录
《妇科玉尺》卷四
《性病》
方名
秦艽汤
组成
秦艽1钱5分,甘草(炙)8分,川芎8分,当归8分,芍药8分,生地8分,熟地(自制)8分,茯苓8分,羌活8分,独活8分,白术8分,黄芩8分。
主治
阴肿,又名蚌疽,阴户忽然肿而作痛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症因脉治》卷三
方名
秦艽汤
组成
秦艽、防风、柴胡、黄芩、广皮、白芍药、甘草。
主治
外感筋挛,湿热伤于少阳者。
《幼幼新书》卷十七引张涣方
方名
秦艽汤
组成
秦艽(去苗)1两,鳖甲(醋炙微黄,去裙襕)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竹茹1分,甘草(炙)1分。
主治
小儿寒热往来。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盏,加葱白2寸,同煎至5分,去滓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附注
《奇效良方》有柴胡、槟榔。
《保命集》卷下
方名
秦艽汤
组成
秦艽8钱,人参3钱,防风4钱半,芍药半两,柴胡8钱,黄芩4钱半,半夏3钱,甘草4钱(炙)。
功效
祛风。
用法用量
每服5-7钱,水1盏,煎至7分,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普济方》卷三四五
方名
秦艽汤
组成
熟地黄3分,当归1分半,白芍药1分半,秦艽1分半,柴胡1分半,甘草1分半,地骨皮1分半。
主治
偶伤风恶寒,浑身疼痛。
用法用量
上计1两2钱,挑5钱,水1盏半,煎至8分服,日3次。热退住服。
《准绳·疡医》卷五
方名
秦艽汤
别名
秦艽牛蒡汤
组成
秦艽(去芦)1两,防风(去芦)7钱半,黄芩7钱半,麻黄(去节)7钱半,甘草(炙)7钱半,玄参(去芦)7钱半,犀角屑7钱半,牛蒡子(炒)7钱半,枳壳(去瓤,麸炒)7钱半,川升麻7钱半。
主治
风热毒气客于皮肤,遍身生(疒咅)(疒畾)如麻豆。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中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用药禁忌
宜避风凉。
附注
秦艽牛蒡汤(《金鉴》卷七十四)。
《郑氏女科万金方》卷五
方名
秦艽汤
组成
人参、白芷、羌活、独活、防风、白术、生地、当归、白芍、川芎、茯苓、细辛、黄芩、甘草。
主治
妇人中风,汗出不止,大便秘结。
加减
遇天阴,加生姜7片;痞,加枳实。
附注
本方名秦艽汤,但方中无秦艽,疑脱。
《医略六书》卷三十
方名
秦艽汤
组成
秦艽2钱,人参1钱半,防风1钱半,当归3钱(酒炒),川芎1钱,黄耆3钱(酒炙),炙草1钱半。
主治
产后瘛疭,脉浮虚数者。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入竹沥1杯,姜汁1匙,温服。
各家论述
产后血气两虚,风邪留恋于经络,故筋脉失养,瘛疭不休焉。熟地补阴滋血,人参补气扶元,黄耆补中益卫气,当归养血荣筋脉,川芎入血海以行血气,白芍敛营阴以和血脉,防风疏风于表,炙草益胃于里,秦艽活血祛风以舒筋脉也。水煎,入竹沥、姜汁,使血气内充,则输精于元府,而风邪自散,四肢得禀血气于胃,无不屈伸如度,何瘛疭之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