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2015年11月11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气:1.形成宇宙万物的最根本的物质实体;2.温病辨证气分证的简称;3.生理学名词;4.脏器组织的机能;5.其他引申意义。

形成宇宙万物的最根本的物质实体·气

气为形成宇宙万物的最根本的物质实体[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0. [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1. 。王充《论衡》:“天地气合,万物自生。”张载《正蒙·太和篇》:“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气分阴阳,提示质与能的统一,以及万物由气所化的原理[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1.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0. 。反映于人,则生命的维持全赖于气的存在,它是一切组织活动的营养所系,如精气、津气、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1.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0. 。又是一切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力,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1.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0. 。在生理上,大致可分为原气、卫气、营气和宗气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1.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0. 。但一般概念均以气作阳气,强调机能方面,故在病机上,气亢指机能过盛的火热之证;气虚即为机能衰退、阴寒弥漫之证;气的障碍则为气郁、气逆或变生闭厥瘀滞诸证[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1.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0. 。此外,气的概念在中医中还引伸于各方面,如致病物质的邪气、湿气、疠气等;病机或病症的厥气、水气等;药物性质的寒热温凉四气和针灸中的得气、候气、催气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1.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0.

温病辨证气分证的简称·气

气为温病辨证气分证的简称[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1.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0.

生理学名词·气

气为生理学名词。体内流动着的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

脏器组织的机能·气

气泛指脏器组织的机能,如五脏之气、六腑之气等。又从来源、分布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原气、营气、卫气和宗气等。

其他引申意义·气

气的其他引申意义:如致病物质的邪气、湿气、疠气等;病机或病证的厥气、肝气、水气等;药物性质的寒热温凉四气和针灸效应的得气等。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