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成功实施

历史事件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2010年12月9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首次为两名患者成功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也是内地首次实施此种手术。这意味着那些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而又不能接受传统外科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不开胸”心脏手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这一技术通过股动脉送入介入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区打开,从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复瓣膜功能。手术无需开胸,因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这种介入手术听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非常复杂,需要心脏内科、心脏外科医学影像科室、麻醉科和重症监护等多科室的协作。

“主动脉瓣就如同心脏通向全身的‘大门’,一旦这扇‘大门’出现严重狭窄,不能正常打开,血液就无法被顺利地输送到全身,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杨跃进说,通常患者会出现乏力、反复胸痛胸闷、胸前压迫感等,严重时可发生昏厥,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甚至出现猝死

针对主动脉瓣狭窄,以往只有传统药物治疗和心外科换瓣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但药物治疗并不能解决瓣膜机械性狭窄问题,而老年患者往往因年龄大、体质弱、病变重、合并疾病等禁忌,部分无法经受心外科开胸手术。TAVI技术的出现,可以作为那些有高危或有心外科手术禁忌患者的一种新选择。

中国工程院院士、TAVI项目主要负责人、著名心内科专家高润霖院士介绍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进展。他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老年瓣膜退行性病变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主动脉瓣狭窄已逐渐成为这一人群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对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唯一可以延长生命的治疗手段,但老年患者常因高龄、体质弱、病变重或合并其它疾病而禁忌手术。发达国家的统计表明,约1/3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因为手术风险高或有禁忌症而无法接受传统外科开胸手术。对于这些高危或有心外科手术禁忌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则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TAVI最早开始于2002年。新近研究表明,对不能手术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I与药物治疗相比可降低病死率46%,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TAVI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冠心病中心副主任吴永健教授介绍了首次在国内成功实施的2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情况:一例为74岁男性患者,劳力性气短、发作性晕厥,加重伴下肢浮肿,诊断为瓣膜性心脏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心脏扩大,心功能Ⅲ级。患者同时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因高龄,心功能差,并发多种全身疾病,外科手术高风险,为相对禁忌症患者坚决拒绝外科开胸瓣膜置换手术。另一例为73岁女性患者,反复胸闷气短,加重,主要诊断为瓣膜性心脏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心脏扩大,心功能Ⅱ级。患者有陈旧性肺结核,陈旧性淋巴结核,胸膜增厚、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为开胸瓣膜置换手术禁忌症。此2例均患有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自然预后极差,外科换瓣手术因高危,均有禁忌症,故TAVI手术指征明确。

这2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成功,提示术前内外科、体外循环麻醉影像科室共同科学评价和精心准备,术中多学科团队相互支持配合、操作规范细致与术后严密监护,是这类高危患者TAVI手术成功的关键。

据悉,术后24小时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狭窄完全解除,达到了外科手术同样的效果。

据介绍,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0个国家开展了这项手术,近2万例患者接受了该介入技术治疗。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作为继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药物治疗后的第三种模式,因其运用心脏导管微创技术,无需开胸,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特点,针对那些目前常规治疗手段不能延长其生命或缓解其痛苦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这毕竟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并有望取得更好的结果。

随着科学的发展、医疗器械和操作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以及相关机制的更深入研究,微创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必将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也必将使更多的瓣膜疾病患者获益。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用户喜欢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