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内耳眩晕病 修订历史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关于内耳眩晕病

概述内耳眩晕病,又称美尼尔氏病,于1861年首先由法国学者P.Meniere氏提出。以发作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及听力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变态反应,内分泌紊乱,病毒感染、疲劳、情绪波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一定关系。目前现代西医学治疗本病以对症治疗为主,手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易为患者所接受。本病属中医“眩晕”范畴。《黄帝内经》有不少记载,《灵枢·口问》篇谓:“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隋代《诸病源候论·目眩候》指出:“腑脏虚,风邪乘虚随目系入于脑,则令脑转而目系急,则的而眩也。”说明眩晕病的病因病机为本虚外感风邪所致。唐代《千金要方》首先提出风、热、痰致眩的论点。金元时代对眩晕的认识有颇多的发展,刘完素从“火”立论,他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中指出:“所谓风气甚而头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 ...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