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虻叮咬 修订历史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关于虻叮咬

皮肤性病科虻叮咬:虻俗称“牛虻”。叮咬后刺痛,中央有叮咬痕迹,局部出现红斑、丘疹和风团,可继发感染。跳蚤叮咬:跳蚤口器锐利,吸血同时排出唾液、唾液中有毒汁,引起局部风团、剧痒,风团中央紫红色瘀点为叮咬痕迹,儿童被叮咬时可发生水疱。皮疹多分布腰部和下肢,由下向上呈线状排列。常伴有抓痕,血痂和继发感染。蜱咬伤:蜱有软蜱和硬蜱两种,栖居于墙壁、石缝、草地、树林和动物巢穴处,能在数米外闻到宿主体味,当人或动物经过时,突然跳到身上吸血,硬蜱喜白天叮咬宿主,吸血时间长。软婢都在夜间活动,吸血时间短。蜱吸血后,停留皮肤上1一数日。叮咬后24—48小时,皮肤出现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严重者出现瘀斑和水疱,中央有叮咬痕迹。小结节持续数月,甚至1一2年不消退。蜱叮咬时可将唾液中毒素注入人体,引起“蜱瘫痪症”。出现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麻痹死亡。另外,可出现“蜱咬热”。在蜱咬后1—2日,有畏寒,发热,头痛,腹痛 ...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