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发
伏气温病的别称。《时病论·晚发》:“晚发者,亦由冬令受寒,当时未发,发于来年清明之后,夏至之前,较之温病晚发一节,故名晚发病也。”②夏受暑湿,留伏至秋冬而发的温热病。《重订广温热论·湿火之症治》:“发于处暑以后者,名曰伏暑,病尚易治;发于霜降后冬至前者,名曰伏暑晚发,病最重而难治。
-
鸡子常山丸
《外台》卷五引《小品方》:鸡子常山丸:处方:鸡子、常山、白蜜。三味同搅,微火煎之,勿停手,微冷可丸则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疟疾。欲吐任吐。注意:服药后禁脂腻、油面、生菜、瓜果七日。主治:寒热诸疟。从服药至过发时勿饮食。制备方法:上为末,鸡子白和为丸。用药禁忌:忌生葱、生菜。
-
圹塔症
圹塔症为喉科病证名。圹,同旷,此指咽喉。《喉舌备要》:“此症发在帝中内侧圹边,或左或右不定,然俱有白膜黄膜。”“发左宜平肝,发右宜清肺,”兼以去膜升提,解毒之剂。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
-
血余
血余即头发。发的荣枯与血气盛衰有密切关系,故有发为血之余的说法。头发为中药,处方时多书写为血余,如血余炭。《本草纲目》乱发条:“发乃血余,故能治血病,补阴,疗惊痫,去心窍之血。”
-
三阴春雷丸
《集验良方》卷二:方名:三阴春雷丸别名:春雷丸组成:青黛5钱,官桂5钱,雄黄(大块)5钱,附子(制)5钱,漂朱砂5钱,生矾5钱,生硫黄5钱,巴豆霜5钱,白芷2钱,当门麝4分。制备方法:上药各为细末,用白水糯粽捣为丸,如梧桐子大,收藏瓷瓶,幸勿泄气。用药禁忌:一切鲜发滞气荤腥勿食,孕妇勿用。
-
髑骨散
处方:骷髅骨烧灰末。功能主治:狂犬咬人,及诸犬咬疮不愈,吐白沫者,为毒攻入心,令人烦乱,唤叫作犬声者。用法用量:以东流水和服方寸匕,以活止。注意:当终身禁食犬肉、蚕蛹。疮未愈之间,亦忌食生物,诸肥腻肉,及诸冷食,但于饭下蒸生鱼,及就腻器中食便发。摘录:《普济方》卷三○六引《肘后方》
-
猪血膏
方出《苏沈良方》卷十,名见《普济方》卷四○四:方名:猪血膏组成:猪血(腊月取,瓶盛,挂风处令干)。用法用量:上取半枣大,加龙脑大豆许,温酒调下。甚则疮发,愈。用药禁忌:疮痂不可食鸡鸭卵,食即盲,瞳子如卵色。临床应用:痘疮陷伏:予家小女子病伤寒,但腹痛甚,昼夜号呼,手足厥冷,渐加昏困,形症极恶。
-
离心性后天性白斑
疾病别名又称晕痣,Sutto痣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离心性后天性白斑又称晕痣,Sutto痣。本病与白癜风有一定的关系,部分患者同时患有白癜风,国内有一组资料,31例晕痣患者中,伴发白癜风的有14例(45.1%),所以有学者认为离心性后天白斑可能是白癜风的一种特型。症状体征此型并不很少见。
-
发迟
概述:发迟(retardationinhairgrowth)为病证名。是指以小儿初生无发,日久不长,或长发迟缓,发稀萎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五迟之一。症状:小儿初生无发,日久不长,长亦稀疏萎黄的病证。病因病机:发乃血之余,小儿所禀于先天的血气不足,不能上荣于发,故头发不生。治疗:治以补血为主。宜胡麻丸。并加强饮食营养。
-
世界人种
世界人种一般指黄、白、黑、棕四大人种。由于人类的性状既由遗传因素决定又受环境条件影响,因此,世界上不同地域的人群就有着不同的基因频率,从而产生了人种的差别。从生物学观点看,现生人类都属于智人种(Homosapiens),人种相当于亚种水平,因为各个人种虽然形态特征有所差别,但均能彼此婚配,并产生能育的后代。
-
护面散
处方:自己顶心发或女人发(煅存性)9分,明雄黄9分。功能主治:预防杨梅疮初发时服表药而上攻头脸。主用法用量:分3服,每服用麻油半酒钟调药,黄酒冲服,1日服完。服后服表毒药,则头面不出梅疮。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
金葡萄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由凝固梅阳性第Ⅱ噬菌体组金黄色葡萄球菌Ⅱ型感染引起。3.起病突然,常有脓皰疮,上呼吸道感染史;3.皮损为红斑上松弛性大皰或大片表皮剥脱,呈烫伤样外观,口周可有放射状皲裂。诊断依据1.好发于1-5周婴儿;3.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易继发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
-
八物二陈汤
《医学入门》卷八处方四君子汤、四物汤、二陈汤。功能主治劳发痰火,素有痰火,略有劳动,便发寒热,全类伤寒,轻者将息周日自愈,重者颈腋膊胯之间遂结核,肿痛或消,下次遇劳又发。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
丝状疣
疾病科属:皮肤科疾病概述:丝状疣是发生于皮肤浅表的外形如丝的小赘生物,俗称线瘊。诊断要点:1、好发于眼睑、颈项、颏部和头皮等部位。3、一般无自觉症状。辨证分析:丝状疣多因风邪搏于肌肤而发。本病因多为单发,且较浅表,治疗上一般采用外治法即可。辨证论治:1、推疣法2、结扎法参照寻常疣外治法。
-
阴火疬
概述:阴火疬为病名。因阴火寒痰所引起之瘰疬。出《疬科全书》。病因病机:多因先天亏损,寒痰凝结而成。症状:颈部生核,大如卵形,质硬,或带小核数粒,生颈项一侧或两侧。或颈部单侧发者,亦有见于双侧者。治疗:宜固脾兼补肝肾,用加减六味地黄丸。治宜软坚温阳,固脾补益肝肾之剂,可选用六味地黄丸之类。
-
截瘴散
处方:常山(鸡骨样者良)、茯神(去皮木)、肉桂(去粗皮)各等分,甘草减半。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瘴疾,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三日两日而发,或间日连日而作。注意:忌葱、蒜、韭、羊肉、鱼腥、鲊面、生冷果子、一切毒物,避风寒,戒房室。摘录:《岭南卫生方》卷中
-
气壮痔
气壮痔为病名。指由于情绪激动而发之痔者。该痔多因患者情绪刺激,或起居不慎等情绪波动而诱发。或遇劳苦气怒酒色过度所致者。《外科大成》卷二:“…遇劳苦气怒酒色则发,发则肿胀,形若核桃,坚硬如石,俟气消毒散则平复如初,惟戒气怒,不须医治。”常见于单纯肛漏并发感染者。
-
暗疔
暗疔病名。发于人体隐蔽部位之肿毒。出《外科证治准绳》卷二。《外科备要》:“未发之先,腋下忽然坚肿,散漫无头,次肿阴囊,睾丸突兀,状如筋头,身发寒热,筋脉拘急,肿处焮痛。”治不宜针刺,可用汗解。可参见疔疮条。
-
(菫)竹螵蛸汤
主治:痎疟。用法用量:上药以水3升,置铜器中浸,露星月下高净处,横刀其上,黎明取药,于病者卧榻之侧,缓火煎取1升半,分3次温服,清旦一服,未发前食顷一服,临发一服。三服讫,静室中温覆卧,当一日勿洗澡,并用药汁涂手足心及心胸头面;
-
痫瘥而喑
痫瘥而喑病名。系指小儿发痫瘥后六七岁不能语的病证。见《幼科证治准绳》卷九。《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痫发瘥后,不能语者,是风痫。风痫因儿衣厚汗出,以儿乘风取凉太过,为风所伤得之…心之声为言,开窍于口…心气不和,其声不发,故不能言。”
-
胎元散
《准绳 幼科》卷五:方名:胎元散组成:胎元(焙干)。《痘疹仁端录》卷十四:方名:胎元散组成:将出小鸡蛋10个(先收瓦罐煨熟,方下蛋在内炙燥,研),山甲(末)1钱,蝉蜕1钱,僵蚕5分,人牙5分,连翘5分,牛蒡1钱。主治:痘不起发,不灌浆。临时用肥母鸡1只,去毛肠,入铜镟内,入甑蒸熟,滴下油调前药,酒浆过口。
-
酒毒发
出《外科大成》卷二。该病因过于饮酒,膏粱厚味积毒所致。多发于脊背等处,初发如弹丸大小,渐大如拳,皮色不变,触之坚硬如石,患处时麻时木,疼痛剧烈,且可伴见全身拘急,二便涩滞,头面手足虚肿,泄泻似痢等全身症状。治疗初宜清热解毒,可服连翘消毒饮,进汤服内托黄芪散。余可参外痈及疽条。
-
xx疟
《圣济总录·疟病门》:“xx疟者,以疟发该时,或日作,或间日乃作也。”“寒温瘅疟,动皆该时,故《内经》统谓之xx疟。”②指间日疟。③指老疟、久疟。《诸病源候论·xx疟候》:“夫xx疟者,夏伤于暑也,其病秋则寒甚,冬则寒轻,春则恶风,夏则多汗。”《外台秘要·传尸》:“传尸病,亦名xx疟。”
-
胡麻花
来源: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花。功能主治:治秃发,冻疮。③《纲目》:润大肠。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研末。附方:①生眉毛:七月(采)乌麻花阴干,末之,以生乌麻油渍之,二日一涂。(《千金方》)②治冻疮:白芝麻花,须于三伏时采收,浸于烧酒瓶中,勿令泄气,迨至冬天,冻疮将发时,取以涂擦患处。
-
头不生发
头不生发为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发乃血之余,小儿头不生发,或因病后秃落,皆因伤其气血,气血损少,不能荣于发,故令发不生。治宜补益气血之剂,如八珍汤加巨胜子之类。
-
傲冬疮
傲冬疮病名。冬季好发之皮炎。出《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多因寒气收敛腠理,阴气不能发越,怫郁而成,多发生在秋冬季节。症见项背或周身发疮,如疥如癣;或如疙瘩作痒,浸水结痂,至春暖即愈。治宜内服荆防败毒散解表,再以补中益气汤实表,外搽绣球丸。
-
灵霜丸
处方:砒霜半两,绿豆半两,川大黄1两,麝香1分。制法:上为细末,入研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瘅疟时发,大渴,寒热不定。发日平旦以冷水送下1丸,临发前再服1丸。注意:忌热物。摘录:《鸡峰》卷十四
-
标而本之
标而本之治疗学术语。指标病与本病并见时,在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下,先治其标病,后治其本病。《素问·标本病传论》:“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王冰注:“标而本之,谓先发轻微缓者,后发重大急者,以其不足,故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也。”
-
五豆汤
《普济方》卷二五三引《德生堂方》:方名:五豆汤别名:五豆饮组成:黑豆5升,黄豆5升,绿豆5升,青豆5升,赤小豆5升,干葛1斤,甘草1斤,贯众半斤(俱不锉)。功效:解酒毒,止烦渴,发痘疮,并能解发渴之证后成疮痍者。酒后喝,随意饮之;附注:五豆饮(《医学六要 治法汇》卷六)。方中贯众用量原缺。据《袖珍方》补。
-
马𤷍
马𤷍为病名。《外科大成》卷四:“流注之症,俗称马𤷍。”又名流注。即肢体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流注出自《仙传外科集验方》。由于毒邪内侵,当气血虚弱之时,流窜不定,致使肢体深部发病,肌肉组织结块或漫肿、有单发或多发,久而成脓,溃后脓尽可愈,或此愈彼发。由于发病的原因、部位及临床表现不同,又分为湿痰流注、瘀血流注、暑湿流注、湿毒流注、缩脚流注、骼窝流注、锁脚流注、锁脚马𤷍、关节流注、冷流注等。
-
积心痛
积滞客于肠胃所致的腹痛。《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不内外因心痛证》:“久积心腹痛者,以饮啖生冷果实,中寒不能消散,结而为积,甚则数日不能食,便出干血,吐利不定,皆由积物客于肠胃之间,遇食还发,名积心痛。”《奇效良方·心痛门》:“饮食劳逸,触忤悲类,使脏气不平,痞膈于中,食饮遁注,变乱肠胃,发为疼痛;
-
截瘴丸
处方:常山5两(醋炒7次),乌梅40粒(去核),槟榔40粒,甘草3两。制法:上同炒,为细末,姜汁打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瘴病不问冷热,或1日一发,或2日一发,或3日一发。注意:瘴止后,忌鸡、鱼、羊肉及鲊面、葱、韭、蒜、生冷瓜果,一切毒物。摘录:《瘴疟指南》卷下
-
血蒸
《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内蒸,亦名血蒸。”以“发为血之余”,血热则发焦。蒸病以潮热、虚弱为特征。因其热自内向外蒸发而名。病属虚劳范畴,亦称劳蒸。蒸病有五蒸、二十三蒸之分。习惯上多归入劳瘵。
-
蓝痣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蓝痣分为普通型及细胞型蓝痣两种。2.细胞型蓝痣为蓝黑色较大结节,常发于臀部和骶尾部,出生时发病,较易发生恶变。此型较易恶变为黑素瘤。长形细胞的长轴与表皮平行。在细胞蓝痣中,真皮黑素细胞除有树枝状突外,有的表现为较大的梭形细胞,排列密集而成细胞岛,间有散在的载黑素细胞。
-
外科明隐集
《外科明隐集》为书名。此书系辑录历代外科诸论,参以个人临证经验编成。卷一系增补《医宗金鉴外科诸论歌》,阐述疮疡七恶、阴阳辨证、治疗大法等。卷二为辨因论诸歌,分述外科病因。卷三、四介绍疔毒备要心法及外科病证治方药。后附作者“医案汇录”。
-
肘后痈
肘后痈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又名发臂毒。多因风火毒邪郁结,气血凝滞而发。发于肘后内内侧者,称为内肘毒;若发于肘后外侧部者,则称为外肘毒。证治参见无名肿毒条。
-
新生儿硬肿病
概述:新生儿硬肿病(scleredemaneonatorum)是指以全身皮肤发凉,肌肉硬肿,或伴哭声低微,吸吮困难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疾病。患处皮肤色暗发紫或红肿,全身欠温,四肢发凉,面色晦暗,舌暗红,苔薄,指纹沉滞不显为常见症的硬肿症证候。
-
对称性进行性白斑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进行性对称性白斑首先由日本和巴西报道,病因不清。皮损特征为:点状皮肤色素脱失斑,多发生于四肢伸侧,对称分布而无自觉症状。特发性滴状色素减退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发性色素减退斑,常见于多阳光地区或者经常日晒的人们,因而推测光线可能是激发因素之一。
-
惊丹
《活幼心书》:“婴儿生后,百日之内,半岁以上,忽然眼泡红晕微起,面带青黯色,向夜烦啼,或面如胭脂,此伏热在内,亦有面不红者。始因居胎之时,母受重惊,惊邪伤胎,递相传袭;初发之时,散生满面,状如水痘,脚微红而不壮,出没休息无定,次到颈项,赤如朱砂,名为惊丹。”《幼科发挥》:“先发搐后发丹,此名惊丹。
-
竹叶散
《鸡峰》卷二十四:组成:苦竹笋叶不以多少。主治:小儿倒嵌不发。用法用量:食后入蜜少许调服。《普济方》卷四○六:组成:青竹叶2两(烧灰),灶中黄土1两。主治:小儿野火丹,丹发斑如梅子,遍背腹。方出《圣惠》卷三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七十三:组成:淡竹叶1两,黄连1两(去须),黄柏1两半。制备方法:上锉细。
-
娥症
娥症病名。又名蛾子、喉蛾。是指喉核(即扁桃体)一侧或两侧红肿疼痛,其表现可见黄白色之脓点的疾病。发于一侧者曰单乳蛾,发于两侧者曰双乳蛾,因其状如蚕蛾故名。发病急骤者曰急乳蛾。相当于今之急性扁桃体炎。若蛾如乳头,痛轻而硬,感寒易发,病难速愈者,曰一蛾,相当于今之慢性扁桃体炎。
-
皮肤纤毛性囊肿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皮肤纤毛性囊肿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女性发病,偶见男性,多位于臀部或下肢,少见于肩及头皮,单发性皮损,直径数厘米。症状体征:本病很少见。其内衬上皮细胞,与输卵管中所见相似。诊断检查:发生于女性,下肢的囊肿要考虑此病,但需病理检查,根据囊肿的结构进一步确诊。
-
时行
概述:时行为病名。《诸病源候论·时气候》:“时气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肘后备急方》卷二:“伤寒、时行、温疫,三名同一种耳,而源本小异。其年岁中有疠气兼挟鬼毒相注,名曰温病。”
-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痘疹方论》为儿科著作,一卷,宋·陈文中约撰于13世纪中期。1958年商务印书馆将本书与《小儿病源方论》合刊出版,书名:《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次论辨证和治法,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表里俱实者,身壮热、大便黄稠,其疮必光泽、起发肥满,疮易出易靥。
-
生发药
《女科百问》卷上:组成:蔓荆子1两,青葙子1两,莲子草1两,附子2字,头发灰1匙。主治:妇人少年发少,因血海弱,则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发少而秃,或有纯赤黄者。用法用量:先以米泔洗发,然后敷之。制备方法:上为末。以酒渍,纳瓷器中,封闭经14日药成,以乌鸡脂和。
-
驱疟丹
《医统》卷三十七引《医方选要》:方名:驱疟丹组成:常山末1两,草果未1两,菖蒲末1两,绿豆粉1两,信石(醋煮)2钱半。主治:久疟、诸疟。痰饮在上即吐,痰饮在下即泻;《杂类名方》:方名:驱疟丹组成:常山1斤(锉碎,酒浸1宿,晒干,不见火),槟榔4两。主治:疟疾。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朱衣使者
《卫生总微》卷十六:组成:砒半两(细研),绿豆末1分,黑豆末1分。主治:小儿发疟不止。用法用量:间日发者,于好日夜临卧时,冷醋水送下2丸。频日发者,只于当日夜服如上法。制备方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黍米大,辰砂为衣。
-
甘草知母鳖甲丸
处方:甘草(去头尾,好酒浸、蒸从已至午,取出晒干)5钱,知母(槐砧上锉碎,入干木臼内捣烂)1两,鳖甲(取九肋者,洗去皮肉,配醋煮透,炙黄色)1两,常山(临用去苗,用甘草末同水拌蒸,取出,好酒润1宿)3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脾疟。摘录:《痎疟论疏》
-
桂枝二白虎一加芍药黄苓牡桂方
功能主治:胃疟。用法用量:以水4升,煮取1升半,去滓,分3次温服,未发、将发、发后各服1次。摘录:《痎疟论疏》
-
龙角散
《圣惠》卷三十:龙角散:处方:龙角1两(赤锦纹者),干姜3分(炮裂,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桂心3分。功能主治:虚劳失精。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温酒调下。主治:小儿痈疖才发,赤肿作痛,或发头面,或发虚处,无故身热,微觉憎寒,或有疼处。制备方法:上为粗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