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属
妇科
疾病概述
经行吐衄 (hematemesis and/or epistaxis during menstruation[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为病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8.。是以经期出现周期性的吐血、鼻衄并伴有月经量少或不行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即逆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8.。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逆经亦名经从上逆、经从口鼻出、经前吐衄,经后吐衄、经行吐血、经行衄血、倒经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25.。
病因病机
多因肝经郁火炽盛,经期冲脉气盛血动,血随气火上逆;或阴虚肺热,热伤肺络所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8.。
症状
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周期性的吐血或衄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8.。
临床上吐衄较常见,此外还有眼、耳及皮肤等周期性出血。本病属西医的代偿性月经,与月经来潮相似的周期性子宫外出血者称之。最多见为鼻衄,约占1/3的代偿性月经的1/3。据文献记载,代偿性月经也可发生于下述部位:如胃、肠、膀胱、肺、乳腺、皮肤,以及皮肤的溃疡和色痣部位、外耳道、眼及眼睑、脐部及腹壁瘘管等。
诊断要点
1、每逢月经周期而出现吐衄,经后自然停止,为本病的诊断依据。可伴有经量减少,甚则闭经不来,但要与经闭相鉴别,后者是闭经不伴吐衄。
2、检查鼻咽及肺部,以排除该部疾病。
辨证分析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倒经的发生,主要是肝、胃、肺热扰及冲脉。“冲之得热,血必妄行”。经行之际,冲脉气盛。气火相合,血热气逆而上溢空窍,发为经行吐衄。本病的辨证主要是辨虚实及所属脏腑,治疗本着“热者清之”,“逆者平之”的原则,以清热降逆,引血下行为主。因鼻衄关乎肺,当参用清肺润肺之品;吐血关于胃,当酌加清胃和降之品。罗元恺教授认为,经行吐衄宜养阴镇潜。
分型治疗
在经前或经期者,多属内热壅盛,迫血上行之实热证[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25.。治宜泻热凉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25.。方用三黄四物汤、顺经汤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25.。经后者,虽属血虚,但仍为阴虚余热内扰之虚热证,治宜养阴清热,方用犀角地黄汤、麦门冬汤之类[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25.。
辨证论治
肝胃郁火型
证见
经行吐衄,多在经前一二天或正值经行期间,出血量较多;量多时可大口吐衄,有血块,少时点滴而出,或痰中带血,喉中有血腥味;血色深红。常伴随月经量减少,甚或停经。面红赤,心烦易怒,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口苦咽干,便结溺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治法
疏肝清胃,引血下行。
方药
1、主方:清肝引经汤(黄绳武《中医妇科学》)加减处方:牡丹皮15克,山栀子15克,黄芩15克,当归12克,白芍20克,生地黄20克,川楝子15克,白茅根30克,牛膝15克,竹茹15克,代赭石20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并宜在经前1周始服药至经净。清肝引经汤着重清肝火,并有疏肝、降逆、止血之功。如胃火较盛者,去当归、川楝子加知母、麦冬。肺热者,去当归,加桑白皮、天冬、北沙参。
2、单方验方(1) 清热止血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龙胆草,焦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牛膝,赤芍,牡丹皮各10克,车前草、茅根、仙鹤草各15克。经前服,每日1剂。(2) 加味益气倒经汤(樊中州《千家妙方》)处方:炒荆芥炭10克,丹参6克,橘络5克,炒黄芩10克,当归10克,牛膝5克,牡丹皮5克,白芍5克,山栀子6克,石膏10克,茅花6克,党参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肺肾阴虚型
证见
经行前或正值经时吐衄,色鲜红,血量不多,无血块,亦有仅于经来时痰中带血丝,或喉中有血腥味者。月经常可先期而来或经量减少。头晕耳鸣,颧红,五心烦热,潮热或咳嗽,咽干口渴,或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肾润肺,引血下行。
方药
1、主方:顺经汤(傅山《傅青主女科》)加减处方:当归10克,生、熟地黄各10克,北沙参30克,白芍15克,云苓20克,黑荆芥9克,牡丹皮15克,黑栀子15克,牛膝15克,山萸肉15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克。水煎服。如有肺部
2、中成药麦味地黄丸,每次6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1) 鲜旱莲草30~50克,洗净,捣烂榨汁,煮沸加冰糖适量。待冷分2次服,每日1剂。(2) 滋阴凉血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女贞子、旱莲草、生地黄、山茱萸、藕节、牛膝、仙鹤草各10克,车前草15克。水煎服。疾,当兼顾治疗原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