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经行发热(menstrual fever[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为病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8.。是指以经前或经期出现周期性发热为常见症的月经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8.[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见明·陈文昭《陈素庵妇科补解》。经行发热亦名经来发热,经病发热[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8.。包括经行潮热[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8.。
经行发热的病因病机
多因经期感受外邪、阴虚生热、血虚挟滞或血热外泛等所致。
经行发热的分类
有外感、内伤、虚实之分,以内伤居多[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8.。
《女科经纶》引李氏“经行潮热有时为内伤,属于虚;潮热无时,为外感,属于实。”
《医宗金鉴》“在经前则为血热之热,经后则为血虚之热。”
经行发热的分型治疗
若因经期感受外邪,表被邪束,邪正交争,营卫失调,症见发热、恶寒、无汗,治宜发散表寒,方用四物汤加麻黄[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8.。
感受风邪者症见发热恶风,自汗,治宜调和营卫,方用四物汤加桂枝[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8.。
若因热伏冲任、冲脉气盛,气火内燔,症见发热面赤,口干喜饮,心烦易怒,治宜清热凉血调经,方用清经散[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8.。
若肝郁化火,症见头晕目眩,胸胁乳房胀痛,口苦咽干,治宜疏肝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味[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8.。
若阴虚内热,症见午后潮热,盗汗,手足心发热,治宜养阴清热,方用加味地骨皮饮[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8.、六神汤。
若因气血虚弱,经行气随血泄,气血阴阳失调,症见经行或经后低热,动则汗出,神疲肢软,少气懒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8.。治宜益气固表,方用玉屏风散加当归、白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8.。
若因瘀血滞于胞宫,气血瘀阻,营卫不和,症见经来发热,腹痛拒按,治宜活血化瘀清热,方用血府逐瘀汤[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8.。
若血虚挟滞者,症见临经潮热,经来量少色紫,头目眩晕,大便燥结等,治宜养血调经,化滞退热,方用逍遥散加丹皮、桃仁、元胡。
血热外泛者,发热不恶寒,肌肤灼热无汗,口燥咽干喜冷饮,治宜清热凉血,方用地骨皮饮加胡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