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泥角化病 2009年01月20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别名:

又称疣状角化弹性纤维样病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疾病概述

本病损害类似脂溢性角化病,但较小,呈丘疹状。发生于四肢未端,主要在下肢,尤其是跟腱附近,也可见于前臂、掌跖。其直径约3至10毫米。附着不牢固,因此很易刮除,数目多少不等,少则两个,多则数百个。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子,特别是冬季干燥时期,病变较明显。组织学上,本病表现如角化过度型脂溢性角化病。治疗方面,一般用滑润剂,软化皮肤,使角化鳞屑脱落即可。

疾病描述

灰泥角化病又称疣状角化弹性纤维样病,可能与外伤和受热有关。

症状体征

本病损害类似脂溢性角化病,但较小,呈丘疹状。发生于四肢末端,主要好发于下肢,尤其是足跟腱、足背、踝和腓肠肌附近。也可见于前臂。其直径约3~10mm。似干燥的灰泥一样疏松地粘着在皮肤表面,附着不牢固,因此很易刮除,但不出血。数目多少不等,少则数个,多则数百个。大多数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性,主要见于老年人。特别是冬季干燥时,病变较明显,一般无自觉症状。

疾病病因

可能与外伤和受热有关。

病理生理

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略增厚,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似角化型脂溢性角化病,常无角质囊肿和基底样细胞。真皮上部可见嗜碱性变性,常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

诊断检查

本病因损害易被刮除而不出血,故可与脂溢性角化病鉴别。

治疗方案

一般用润滑剂软化皮肤,使角化鳞屑脱落即可。必要时可用激光或电灼治疗。

相关出处

皮肤病学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