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涎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博济》卷三:坏涎丸

处方

硇砂2分,寒水石半两(猛火烧透红,好酒内淬5-7遍,取出),密陀僧1大分,淀粉1大分,龙脑1分,水银1大分(将定粉放盏内,与水银同研,渐渐滴,令似乳),半夏半两(热酒烫1度,姜汁浸1宿)。

制法

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研好朱砂度过。

功能主治

痰涎壅盛,头重心烦,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1-2丸,生姜、龙脑水送下。勿嚼。

摘录

《博济》卷三

《圣惠》卷八十五:坏涎丸

处方

雄黄1分(细研),朱砂1分(细研),水银1分(以少枣肉研令星尽),铅霜1分,甘草半分(末)。

制法

上为细末,以糯米饭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小儿急惊风,喉中涎,吐不出,咽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2丸,以梨汁送下。以涎尽为度。

摘录

《圣惠》卷八十五

《圣惠》卷五

方名

坏涎丸

组成

白矾(烧灰)半两,天竺黄半两,半夏1两(汤浸洗7遍去滑,麸炒微黄),金箔50片,朱砂1两(细研,以水飞过),皂荚子仁半两(微炒)。

主治

脾脏风壅,咽喉内涎唾如胶,心胸妨闷,语声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7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药以半夏及皂荚子仁捣罗为末,与诸药同研令匀,用烂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