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性精神病 2011年04月12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感应性精神病也称为三联性精神病,是指在关系极为密切的家庭成员或挚友中,其中一人先出现妄想内容,在感情甚笃的情况下,使另外一人甚至数人产生共鸣,并全盘接受了原发患者的全部妄想情节,同样坚信其真实性,这种由感应形成的空想为主的精神病即称为感应性精神病。

Lehman于1883年提出感应性精神病这一诊断名词,此前Lasegue和Falret(1877)以“二联性精神病(folie a dux)”命名此病,也有人称之为“三联性精神病(folie a trots)”。是以系统妄想为突出症状的精神障碍,往往发生于同一环境或家庭中两个或三个关系极为密切接触的亲属或挚友中,如母女、姐妹、夫妻、师生等。起病前必有一个关系密切,且在长期共处中处支配地位的亲人已患具有妄想的某种精神病,患者受到感应而接受其妄想出现精神障碍。受感应者多处于与外界社会缺乏交往而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中,与原发患者有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由于处于顺从、依赖的位置在朝夕相处之中极易被感应或起共鸣。妄想内容以被害多见,也可见关系妄想、物理影响妄想或鬼神附体妄想,内容较固定,常支配病人行动并在情绪上有所流露。病程相对较短(一般6~12个月)。原发者症状缓解,被感应者亦可逐渐痊愈。若将被感应者与原发者隔离,症状亦随之减轻或消失。病情痊愈后不遗留人格改变或精神缺陷。

三联性精神病病因

三联性精神病病因不明,与患者文化程度,病前性格及与原发者的关系等因素有关。

三联性精神病的临床表现

三联性精神病的临床表现以被感应的妄想为主要症状,多是被害妄想,其次为夸大、附体等妄想。妄想较系统但并不牢固,维持时间短,改变环境或多方劝解可以动摇,甚至消除。患者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三联性精神病的治疗

三联性精神病治疗上首先脱离环境,避免继续受感应,然后给予心理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电休克治疗。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