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分 2015年06月12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附分为经穴名(Fùfēn BL4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为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附:附丽;分:分离。足太阳脉自项而下,分为两行,本穴为第二行之首,附于第一行之旁,故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04.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布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肩胛背神经,颈横动脉降支及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外侧支。

标准定位

位于脊柱区,第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伏或俯卧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04.

附分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取法

俯卧位,平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当肩胛骨脊柱缘处取穴。

位于脊柱区,第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伏或俯卧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04.

穴位解剖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竖脊肌[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04.

附分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骶棘肌。有颈横动脉降支及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着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深层为肩胛背神经。皮肤由第一、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颈横动脉发自甲状颈干。在肩胛提肌的前缘分为升、降支。降支由肩胛提肌内侧至肩胛骨的内侧,角与肩胛背神经伴行,在菱形肌的深面,沿肩胛骨脊柱缘下降,达该骨下角。该动脉发肌支至附近诸肌,并与肩胛上、下动脉,旋肩胛动脉及肋间动脉互相吻合。

特异性

手、足太阳经之交会穴。

功用

舒筋活络,疏风散邪。

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04.

主治病症

主治肩臂、上肢等疾患。如肩背拘急、颈项强痛、肘臂麻木不仁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肩背神经痛、冈上肌腱炎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04.

1. 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颈部肌肉痉挛;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副神经麻痹;

3. 其它:肺炎,感冒。

刺灸法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04.

刺法: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 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

附分配风池、后溪,有祛风活络,舒筋镇痛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

附分配大椎,肩髃,有散寒除湿,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肩背拘急疼痛。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主背痛引头。

《针灸大成》:颈痛不得回顾。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