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吃逆为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9.。见《丹溪心法·咳逆》。即呃逆[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9.。呃逆为症状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见《万病回春》卷三。一作𩚬逆、逆[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内经》称哕[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金、元多称咳逆[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又称吃逆、吃忒[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俗称打咯忒[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指胃气冲逆而上[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呃呃有声的症状[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医碥》卷二:“呃逆,即内经所谓哕,气自下冲上而呃呃作声也。”其声短促,与嗳声沉长不同[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呃逆有寒呃、热呃、气呃、痰呃、瘀呃、虚呃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也有分为外感呃逆、内伤呃逆,或阳证咳逆、阴证咳逆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本症可见于胃、膈肌痉挛和神经性呃逆,亦可见于危重病证[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
寒呃·吃忒
寒呃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94.。见《证治准绳·杂病》。指因脏气本寒,复感风寒或伤于生冷所致的呃逆[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94.。《证治汇补·呃逆》:“寒呃,朝宽暮急,连续不已,手足清冷,脉迟无力。”治宜温散。可用丁香散、沉香降气汤、荜澄茄散、羌活附子汤、理中加丁香汤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94.。如系脾肾虚寒,宜温补下元,用归气饮、理阴煎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94.。
热呃·吃忒
热呃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08.。见《丹溪心法·咳逆》。又称火呃[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08.。因胃火上逆,或痰火郁遏所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08.。《证治汇补·呃逆》:“火呃,呃声大响,乍发乍止,燥渴便难,脉数有力。”治宜和胃降火[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08.。可用安胃饮、小柴胡汤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08.。热结便秘者,可用凉膈散[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08.。胃有痰火者,可用栀连二陈汤、半黄丸[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08.。胃虚膈热者,可用橘皮竹茹汤[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08.。
气呃·吃忒
气呃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2.。见《杂病源流犀烛·呃逆源流》。指因气滞及气虚所致的呃逆[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2.。中气虚者,宜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2.。阳气欲尽,呕吐,呃逆,下利,两脉微涩者,急宜温阳驱阴,用于姜、吴茱萸、人参、茯苓、丁香、柿蒂、炮附子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2.。气滞而呃者,宜木香调气散、调气平胃散、气郁汤[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2.。肺气郁闭,面冷、频呃、咽喉不爽者,宜舒展清阳,用枇杷叶、川贝、郁金、射干、通草等药[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2.。
痰呃·吃忒
痰呃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9.。指痰结气逆所致的呃逆[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9.。《证治汇补·呃逆》:“痰呃,呼吸不利,呃有痰声,脉滑有力。”治宜豁痰利气[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9.。可先用盐汤探吐,后用导痰汤[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9.。属痰火者,可用牛黄丸、栀连二陈汤[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9.。
瘀呃·吃忒
瘀呃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7.。指瘀血阻滞所致的呃逆[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7.。《证治汇补·呃逆》:“瘀呃,心胸刺痛,水下即呃,脉芤沉涩。”《医林改错》卷上:“呃逆俗名打咯忒,因血府血瘀。”《张氏医通·呃逆》:“有饮热饮冷而呃,背微恶寒,目睛微黄,手足微冷,大便溏黑者,属瘀血。”亦可见连连作呃,日久不愈,至晚发热等症[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7.。治宜活血化瘀,用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7.。
虚呃·吃忒
虚呃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65.。指正虚所致的呃逆[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65.。《证治汇补·呃逆》:“虚呃,气不接续,呃气转大,脉虚无力。”因中气虚所致者,宜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甚则十全大补汤;因脾胃虚寒所致者,宜丁香柿蒂散、理中加丁香汤,或温胃饮加丁香;因脾肾虚寒所致者,宜理阴煎、大补元煎、右归饮等方;因肝肾阴虚、阴火上冲所致者,宜大补阴丸、滋肾丸等方;因真元虚脱而呃者,称虚脱呃[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65.。
外感呃逆·吃忒
外感呃逆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8.。见《症因脉治·呃逆论》。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呃逆症[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8.。邪传半表半里,抑遏少阳者,症见身发寒热,呕逆作呃,脉弦大[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8.。治宜和解,用小柴胡汤[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8.。热邪结里者,症见内热口渴,唇焦便赤,脉沉数[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8.。治宜下热,用承气汤[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8.。若胃热而便利者,用泻心汤;胃中兼痰火攻冲者,呃逆乍发乍止,连续不已,脉滑大而数,宜栀连二陈汤[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8.。
内伤呃逆·吃忒
内伤呃逆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5.。见《症因脉治·呃逆论》。指脏腑不调及情志失常、伤食等引起的呃逆症[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5.。因中气不足所致者,宜六君子汤[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5.。因胃气损伤,食滞中焦者,宜枳术汤、苍朴二陈汤[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5.。因膏粱积热,胃火上冲者,宜栀连平胃散[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5.。因胃寒饮冷、水寒上逆者,宜丁香柿蒂汤、理中汤、苓桂术甘汤[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5.。因怒动肝火者,宜加味柴胡汤[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5.。因肝肾阴亏者,宜知柏地黄丸、家秘知柏天地煎、家秘肝肾丸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5.。
阳证咳逆·吃忒
阳证咳逆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5.。指呃逆之属热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5.。见《类证活人书·问咳逆》。《杂病源流犀烛·呃逆源流》:“呃逆阳症,发热口苦,胸满脉数,宜橘皮竹茹汤,或小柴胡汤加橘皮、竹茹。”
阴证咳逆·吃忒
阴证咳逆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0.。指呃逆之属寒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0.。见《类证活人书·问咳逆》。《杂病源流犀烛·呃逆源流》:“呃逆阴症,胃寒脉细虚极,宜丁香柿蒂散、羌活附子汤。”也可用乳香、硫黄、陈艾研末,用好酒一钟,煎数沸,乘热嗅病人鼻,外用生姜擦胸前;或用荔枝七个,连核烧枯,研为细末,开水调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0.。食远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