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窒 2016年06月15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科属

鼻科

疾病概述

鼻窒(nasal blockade[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为病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95.。是指以鼻塞时轻时重,或双侧交替性鼻塞,甚至不闻香臭,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95.[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本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生,无季节性和地区性,在受凉受湿后症状更加明显。相当于西医的慢性鼻炎。

诊断要点

l、鼻塞日久,可呈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病情较重可呈持续性鼻塞。

2、检查可见鼻粘膜肿胀,以下鼻甲为甚。若鼻窒日久,可致鼻甲硬实不消,凹凸不平,呈桑椹样。

辨证分析

本病多因伤风鼻塞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体质虚弱,致使余邪滞留鼻窍而致;或因饥饱劳倦,体质虚弱而发。若余邪滞留日久,阻于鼻窍脉络,气血流通不畅,则使鼻窒加重。本病主要表现为肺脾气虚。肺脾气虚,卫气不固,邪阻鼻窍,故鼻塞;阴阳相对,阳气偏盛时则症状轻,阴气盛时症状重,故鼻塞时轻时重,侧卧上窍通,下窍塞;因证属虚寒,故鼻内肌膜肿胀色淡,流清稀涕。若邪毒久留不去,滞于鼻窍,致使气血瘀滞,故鼻甲肿实暗红,呈桑椹样。邪毒蒙蔽清窍,可致耳聋不聪。总的治疗方法是补益肺脾,通散鼻窍。若邪毒久留致气滞血瘀,则应调和气血,行滞化瘀。

辨证论治

肺脾气虚,邪滞鼻窍

证见

交替性鼻塞,或鼻塞时重时轻,流粘稀涕,遇寒时症状加重,头微胀不适,或见咳嗽痰稀,面色晄白,或见食欲欠佳,大便或溏,舌质淡红,苔薄白。检查可见鼻内粘膜肿胀淡红,对血管收缩剂较敏感。

治法

补益肺脾,通散鼻窍。

方药

l、主方:补中益气汤(李杲《脾胃论》)加减处方;党参15克,云苓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升麻12克,辛夷花10克,白芷10克,五味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咳嗽痰多者,可加杏仁12克、苏梗10克、法夏10克。涕多者,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鼻塞较甚者,加苍耳子10克、路路通15克。

2、中成药(1)补中益气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水蜜丸每次5—10克,水泛丸每次6克,每日2—3次。(2)陈夏六君子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邪毒久留,气滞血瘀

证见

鼻塞无歇,涕多或黄稠或粘白,嗅觉迟钝,语言不畅,咳嗽多痰,耳鸣不聪,舌质红或有痰点,脉弦细。检查可见鼻甲肿实暗红,呈桑椹样,对血管收缩剂不敏感。

治法

调和气血,行滞化瘀。

方药

l、主方:当归芍药汤(王德钅监《中医耳鼻喉科学》)加减处方:当归10克,白术10克,川芎10克,辛夷花10克,菊花12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地龙干12克,甘草6克,郁金12克。水煎服。若头痛者,加白芷10克、藁本10克。痰涕多者,加桔梗12克、杏仁12克。

2、中成药复方丹参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

外治法

l、滴鼻

2、吹鼻选用滴鼻灵、鼻炎滴剂或1%麻黄素液滴鼻。鹅不食草干粉或碧云散吹鼻,每日3—4次。可选用柴胡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注选取毛冬青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复方丹参注

3、超声雾化喷鼻

4、下鼻甲注射法为一疗程。射液等作超雾化吸入,每次用药液4毫升,每日1次,每次20分钟。射液作双下甲注射,每次注人药液每侧0.5—l毫升,每5日1次,3—5次

其他疗法

l、针灸疗法

(1)针刺:取迎香、合谷、上星穴。头痛配风池、太阳、印堂。中等刺激,留针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2)艾灸:取人中、迎香、风府、百会等穴。肺气虚者配肺俞、太渊;脾虚者配脾俞、胃俞、足三里。灸至局部发热为度,隔日1次。

2、饮食疗法

(1)辛夷花煲鸡蛋:每次可用辛夷花10—20克,鸡蛋2只,加清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饮汤吃蛋。

(2)川草白花婉鱼头:川草3—9克,白芷6—9克,大鱼头 l个,炖服。

3、灼烙法

表麻后用烙铁或高频电刀,蘸上麻油,烧灼下鼻甲,每7—10日灼烙1次,3次为一疗程。本法主要适用于鼻甲肥大,凹凸不平,经他法治疗久而不愈者。

4、气功治疗自我点穴

用双手中指或食指点压双侧迎香穴、上迎香穴、承泣、四白、风池,每穴点压 l—2分钟。每日2—3次,每次30—60分钟。

5、预防调护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受风受凉,积极防治伤风鼻塞。

(2)戒除烟酒,注意饮食卫生和环境保护,避免粉尘长期刺激。

(3)避免局部长期使用血管收缩类西药滴鼻。鼻塞严重时,不可强行擤鼻,以免邪毒入耳。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