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疔 2016年06月15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鼻疔(nasal furunculosis[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为病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94.。是指生于鼻部的疔疮[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见《外科启玄》。

症状

疔疮之生于鼻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94.

病因病机

《医宗金鉴》卷六十五:“此证生于鼻孔内,鼻窍肿塞,胀痛引脑门,甚则唇腮俱作浮肿,由肺经火毒凝结而成。”

治疗

治宜大剂量清热解毒,佐以止痛排脓,临症须密切观察,预防疔疮走黄[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94.

关于疔疮

疔疮为疮疡的一种,又名丁疮、丁肿、疔肿、疔毒、疵疮[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0.

症状

《外科精义》卷上:“夫疔疮者,以其疮形如丁盖之状是也。”因其形小,根深、坚硬如钉而得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0.

发病急,变化快,初起如粟,坚硬根深,继则焮红发热,肿势渐增,疼痛剧烈,待脓溃疔根出,则肿消痛止而愈,若处理不当,或热毒太盛,易致走黄[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0.

病因病机

或因饮食不节或不洁,或外感风邪火毒,或外伤感毒而发;多发于颜面,其次为四肢躯干[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0.

治疗

内治宜清热解毒,服五味消毒饮、消疔简便方;火毒盛者,可服黄连解毒汤、解毒大青汤;若溃后余毒未尽,五心烦热者,宜服人参清神汤,若出脓之时气虚者,宜服内托安神散[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0.

外治用烟油膏(旱烟管油)厚敷疔疮四周,留头,疔破出水即愈;亦可用猪胆汁与雄黄、京墨、姜汁混合外敷疔疮四周;或用蓖麻子一粒去油,乳香一分去油共捣烂用饭和为饼贴之,可拔疔毒;亦可外敷黄连软膏,玉露膏等;若成脓则可用五五丹或八将丹撒疮口,以提脓去腐(面部忌用升丹制剂),腐去则用生肌玉红膏或生肌散以收口[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0.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