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外翻 2012年11月30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膀胱外翻畸形,系生后即发现在下腹壁正中有程度不同的腹壁缺损,致使膀胱自内翻出。严重者膀胱全部外翻,两侧输尿管口外露,耻骨联合缺损,并有严重的尿道上裂形成。在儿童尸解中约于每一千例中有一例膀胱外翻,但临床病例统计材料约于50,000人中有一例,说明患者多数在出生后不久死去,男性多于女性,约为8:1。

膀胱外翻可能由泄殖腔膜回缩失败引起。在妊娠的第1周,泄殖腔膜覆盖中下腹壁。在妊娠的第4周,泄殖腔向尾侧回缩,使膜两侧的中胚层向正中移位,产生腹壁,并使膀胱形成一球状结构。如果泄殖腔膜回缩发生异常,此腹壁不能发育,当泄殖腔膜破裂时,膀胱暴露并外翻。

膀胱外翻并非罕见,以男性多见,男性与女性之比为3~4∶1。它包括腹壁、脐、耻骨及生殖器畸形,如不治疗,2/3病例于20岁前死于肾积水及尿路感染。膀胱外翻多伴发其他畸形,如肛门、直肠畸形、脊椎裂、蹄铁形肾、隐睾、腹股沟斜疝等。

典型膀胱外翻由于部分下腹壁、膀胱前壁及尿道背侧缺如,故从腹壁上可见外翻的膀胱粘膜及喷尿的输尿管口。脐位置低,常于外翻膀胱粘膜上缘形成瘢痕。下腹壁、会阴和大腿内侧皮肤受尿浸渍而潮红、发炎、糜烂,尿臊味很浓。因骨盆发育异常,耻骨联合分离,两侧股骨外旋,患儿可有摇摆步态。分离的耻骨之间三角形筋膜缺损,由外翻膀胱占据。

这种小儿不论男女,多伴尿道上裂和外生殖器畸形。在男性,阴茎短而扁阔向上翘,尿道背侧缺如,形成一浅沟。阴囊小,有时对裂,约40%病例合并隐睾。女性除有尿道上裂外,伴阴蒂对裂,小阴唇远离,露出阴道,多有阴道口狭窄。在多数患者有膀胱输尿管反流。腹股沟疝多见,特别是男童。

新生儿期间尿路一般是正常的,但也可合并蹄铁形肾、肾发育异常、巨输尿管等,以后由于膀胱粘膜长期暴露,粘膜水肿、感染、化生等,可引起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和下段输尿管扩张。Maloney等报告50例膀胱外翻初诊病人中,17例有双肾、输尿管积水,多由于膀胱粘膜化生及纤维化,导致输尿管远端梗阻。诊断须注意伴发畸形或病变,应行B超及其他尿路影像学检查,了解上尿路情况。

病因病理病机

从胚胎学解释,一般认为中胚层在下腹局部未能发育,腹壁部分缺损,泄殖腔向前移位引起膀胱外翻。(图1、2)

图1 膀胱外翻及尿道上裂

患者邢××、男性7岁、住院号79694

图2 膀胱外翻(示意图)

临床表现

下腹壁部分缺损、膀胱粘膜外翻,呈鲜红色。严重者两侧输尿管口外露,可见有尿液自两侧输尿管口呈阵性喷出。更严重者,则耻骨联合缺损,严重的尿道上裂及阴茎畸形。由于尿液经常浸湿裤,周围皮肤有糜烂尿臊味很浓。患者常伴有其它先天畸形,如脊柱裂、唇裂等。就一般而论,患者极易并发上泌悄系感染,但实际情况,亦有严重的膀胱外翻,生活了将近30年才来就医,检查起来成长发育生活都良好。

诊断

诊断本病可一望而知,不需特殊检查。但由于多伴发其它先天畸形,故对全身及各个系统检查,都须详尽细致。

治疗

手术治疗除对轻型病例,仅有一小部分膀胱粘膜翻出,腹壁缺损亦甚小,可用局部修补方法得到成功。对较为重型者,局部修补多归失败,一般多在十岁后。行输尿管直肠移植,乙状结肠造瘘术处理,结果较为理想。

由于膀胱外翻纤维化和膀胱长期暴露而有水肿及慢性炎症,故应于生后72h内做单纯膀胱内翻缝合,否则会因为膀胱长期废用,即使膀胱缝合后排尿功能仍难恢复。输尿管开口长期暴露,还会造成反流。生后第2年做膀胱修复术。手术可分期或一期完成,包括髂骨截骨术,Leadbetter膀胱颈缩紧,尿道延长,膀胱内翻缝合术及尿道上裂成形术。

如能于生后72h以内将膀胱内翻缝合,修复腹壁最好,以期以后能有合适的膀胱容量及控制排尿。如耻骨联合分离过宽,再加髂骨截骨术,则第一期手术宜推迟7~10d。Lepor及Jeffs(1983)报告20例经功能性修复后,19例能控制排尿。

对暴露的膀胱粘膜的处理主要是保护膀胱粘膜防止损伤,预防粘膜水肿,否则闭合膀胱时会更加困难,为此可用硅化橡胶膜或塑料膜覆盖,尽量防止尿液等刺激。

术后须随诊上尿路有无反流、梗阻及尿排空情况。

如膀胱小,或手术时小儿年龄大,术后仍不能控制排尿,无法做尿路修复时,须考虑行膀胱扩大术或可控性尿路改道术。

并发症

脊椎裂;唇裂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