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 2010年01月26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艾灸疗法 临床最常用的灸法。指以艾绒为材料,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也可在艾绒中掺入少量辛温香燥的药末,以加强治疗作用。该法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并可用于保健。对慢性虚弱性病症和风、寒、湿邪为患的疾病尤为适宜。因其制成的形式及运用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艾条灸、艾炷灸、灸器灸等数种。详见各条。

适应症

常用于痹症、虚寒性胃肠病、遗精、阳萎、气喘、婴儿腹泻、中风脱证、虚脱、晕厥、胎位不正、慢性肿疡、神经性皮炎、湿疹、胃下垂、脱肛等,亦可用于防病保健。

禁忌症

高热、急性化脓性疾病和里实热证,一般不宜用灸疗。

方法

1.根据所灸穴位,指导患者摆好体位,体位选择要以能较长时间治疗为原则。

2.艾条灸法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cm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min,至皮肤红晕为度。

3.艾炷灸法  直接灸:将灸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点燃顶端,燃至患者有灼热感即取下,另换一壮,一般连续灸3-5壮。  间接灸:即在艾炷下放姜片、蒜片、附子饼、盐等施灸。

4.温针灸法:毫针留针过程中,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

5.一般每日1-2次,10次为一疗程。常与体针疗法配合应用。

注意事项

1.掌握热量,防止烫伤。尤其对局部皮肤知觉减退及昏迷患者。

2.做好防护,以防艾火掉下烧伤皮肤与烧坏衣褥。使用温针时,可用硬纸片剪一小孔,套住针体平放在进针处,即可避免艾火直接掉落于皮肤上。施灸后艾条必须彻底熄灭,以防失火。

3.艾炷灸容易起疱,应注意观察,如已起疱不可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疱过大,经75%乙醇消毒后用注射器将疱内液体抽出,外涂甲紫,再用敷料保护,以防感染。妇女妊娠期间,小腹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