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散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中药学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èng qì sǎn

2 概述

正气散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六首。

3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之正气散

3.1 处方

甘草七钱,橘皮藿香白术各一两,厚朴半夏各三两(二味为末,与生姜四两研烂为饼,微炒)[1]

甘草(炒)七钱,陈皮藿香(去梗)、白术,各一两。厚朴半夏(同厚朴各三两,为末,生姜四两,研烂,同为饼子,微炒)。

3.2 炮制

上药为细末[1]

3.3 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之正气散主治伤寒阴证,憎寒恶风,胸膈噎塞,胁肋膨胀,心下痞坚,吐利咳逆呕逆酸水,怠情嗜卧,不思饮食,疟疾心痛[1]

3.4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食前服[1]

每服二钱,生姜三片,枣一枚,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前稍热服

又治久患疟疾膈气心痛,日进三服。

常服顺气宽中辟除瘟疫

3.5 备注

一方无白术

3.6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绍兴续添方)之正气散

4.1 组成

甘草(炒)7钱,陈皮1两,藿香(去梗)1两,白术1两,厚朴(为末)3两,半夏3两(为末),生姜4两(研烂,同为饼子,微炒)(一方无白术)。

4.2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4.3 功效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绍兴续添方)之正气散功在顺气宽中正气逐冷,辟除瘟疫。主治伤寒阴证,憎寒恶风,胸膈噎塞,胁肋膨胀,心下坚痞,吐利呕逆酸水,咳逆,怠惰嗜卧,不思饮食,久患疟疾膈气心痛

4.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1盏,煎至7分,食前稍热服。治久患疟疾膈气心痛,日进3服。

5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方之正气散

5.1 处方

缩砂蜜(去皮,炒)附子(炮裂,去皮、脐)赤石脂 肉豆蔻(去壳)龙骨 石榴皮(焙)甘草(炙,锉)人参 地榆 白术 吴茱萸(汤浸,焙干,炒)干姜各30克(炮)

5.2 制法

上药十二味,捣罗为散。

5.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方之正气散主治水泻腹痛,日夜不止。

5.4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煮粳米饮调下,不拘时,以止为度。

5.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6 摄生众妙方》卷四方之正气散

6.1 组成

苍术厚朴川芎柴胡藿香半夏陈皮甘草等分

6.2 功能主治

摄生众妙方》卷四方之正气散主治伤寒感冒中寒重者。

6.3 用法用量

用水2钟,煎至8分,温服。汗出为愈。

7 普济方》卷三九○方之正气散

7.1 组成

陈皮厚朴苍术槟榔肉豆蔻大腹皮麦芽香附子、草豆蔻秦艽甘草

7.2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三九○方之正气散主治疟发后,脾胃虚弱,手足浮肿

7.3 用法用量

(口父)咀。加姜钱、苏叶,水煎服。

8 《医部全录》卷四九○引《幼幼全书》方之正气散

8.1 组成

甘草(炙)2分,陈皮5分,木香5分,苍术5分,厚朴(姜制)2钱,麻黄1钱,官桂3分。

8.2 功能主治

《医部全录》卷四九○引《幼幼全书》方之正气散主治痘疹初起,因伤于寒,作热无汗,头身痛,肢强。

8.3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8.4 附注

痘疹全书》本方用法,加生姜一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9 温热经解》方之正气散

9.1 组成

藿香1钱半,川朴1钱半,陈皮1钱半,茯苓3钱。

9.2 功能主治

温热经解》方之正气散主治秋令伏暑内蕴,泄泻者。

9.3 运用

腹痛者,加建曲麦芽山楂鸡内金木香呕吐者,加左金丸六一散竹茹舌苔白腻者,加蔻仁、砂仁草果苍术建曲舌苔黄腻者,加酒芩、滑石竹叶猪苓白通草口渴者,加竹叶心荷叶边、青蒿莲子心连翘

10 《镐京直指》方之正气散

10.1 组成

藿香3钱,制苍术3钱,猪苓3钱,延胡索3钱,广木香1钱,川朴1钱,姜夏2钱,赤苓3钱,生香附3钱,红藤5钱,老姜3片。

10.2 功能主治

《镐京直指》方之正气散主治六气杂扰,霍乱吐泻,痧暑腹痛

11 医方大成》卷二引徐同知方之正气散

11.1 组成

藿香4两,草果4两,半夏1两,陈皮1两,厚朴1两,缩砂1两,甘草1两。

11.2 制备方法

上为锉散

11.3 功效主治

医方大成》卷二引徐同知方之正气散功在退寒疟,止胃寒,进饮食。

11.4 用法用量

生姜、枣子煎,温服疟疾,俟发日早服。

12 魏氏家藏方》卷六方之正气散

12.1 组成

苍术5两(米泔浸1宿,去粗皮),陈皮4两(去白,炒)1两,香附子(去毛,炒)1两,益智(炒)1两,茴香(淘去沙,炒)1两,甘草(炒)1两,麦芽(炒)1两,茯苓(白者,去皮)1两,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草果子1两,诃子(炮)1两,乌药1两,丁香皮1两,白姜(炮,洗)1两,蓬莪术(炮)1两,三棱(炮)1两,青皮(去瓤)1两,良姜(炒)1两,人参去芦)1两。

12.2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2.3 功能主治

魏氏家藏方》卷六方之正气散主治脾肾虚弱,气不归元,腹急胀满雷鸣,有时泄泻,不思饮食。

12.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枣子1枚,盐少许,煎7分,食前服。

13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方之正气散

13.1 组成

厚朴1两,人参1两,甘草1两,半夏1两,陈皮1两,藿香1两。

13.2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3.3 功效主治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方之正气散功在调顺阴阳,祛寒正气。主治体虚客寒,阳气内弱,中焦不和,寒热相搏,头痛昏倦,肢节烦疼,痰逆恶心呕吐冷沫;及八般疟疾,山岚瘴气,久不能除,时作寒热;或暴冷内伤霍乱吐利;或气脉壅滞,手足虚肿;又治妇人但病头痛恶心,五种膈气,食饮不下。

13.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5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服。

14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方之正气散

14.1 组成

三棱1枚3分(紧小者,猛火炮令中心存性,纸裹1重,净土埋1宿)。

14.2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4.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方之正气散主治小儿(疒颓)疝,及少阴受邪冷气滞。

14.4 用法用量

每服1字匕,煨葱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15 普济方》卷二五四方之正气散

15.1 组成

麝香1钱,茯神人参天门冬去心)、鬼臼、菖蒲各等分

15.2 制备方法

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5.3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二五四方之正气散主治客杵,心腹绞痛胀满,气冲心胸,烦躁壮热,或气闷又刺痛

15.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温酒送下,日3次。

16 太平圣惠方》卷九方之正气散

16.1 组成

麻黄3两(去根节),桂心2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干姜1两(炮裂,锉),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16.2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6.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九方之正气散主治伤寒,头目四肢疼痛

16.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热服

17 种痘新书》卷九方之正气散

17.1 组成

藿香陈皮半夏紫苏大腹皮厚朴茯苓木香白芷山楂神曲、炙草,白芍

17.2 功能主治

种痘新书》卷九方之正气散主治痘后腹痛,而吐泻交作者。

18 《慈幼心传》方之正气散

18.1 组成

二陈汤柴胡、干葛、紫苏厚朴青皮槟榔草果山楂

18.2 功能主治

《慈幼心传》方之正气散主治疟母起初,先以此发散。

19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7.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