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地黄汤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áo yào dì huáng tāng

2 概述

芍药地黄汤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四首。

3 外台秘要》卷二方之芍药地黄汤

芍药地黄汤方剂名,出自《外台秘要》卷二方,即《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方记载的犀角地黄汤的别名[1]

3.1 别名

芍药地黄汤[1]

3.2 组成

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1]

3.3 制法

上药为粗末[1]

3.4 用法用量

分三次服[1]

3.5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1]。主治伤寒温病,热入营血心包而致的高热,神志不清,吐血衄血便血,发癍发疹,舌质红绛,脉细数;近代也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急性黄色肝萎缩肝昏迷尿毒症、各种败血症疔疮肿毒等出现高热出血而属于血热[1]

3.6 运用

若喜妄如狂者,加大黄二两,黄芩三两[1]

3.7 方解

方中犀角清热凉血,并能解毒生地黄养阴清热凉血止血赤芍药凉血化瘀;丹皮泻血中伏热凉血散[1]。四药合用,清热之中兼以养阴,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之虑;凉血之中兼以散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1]

3.8 附注

外台秘要》卷二引《小品方》之芍药地黄汤及《严氏济生方》卷二之犀角地黄丸的组成、主治均与本方相同[1]

3.9 药理作用

实验研究:本方对家兔发热模型具有解热作用[1]

4 外台秘要》卷二引《小品方》之芍药地黄汤

4.1 别名

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地黄汤解毒汤解毒散

4.2 处方

芍药12克 地黄30克 丹皮9克 犀角屑3克

芍药3分,地黄半斤,丹皮1两,犀角屑1两。

4.3 制法

上四味,切。上切。

4.4 功能主治

功在消化瘀血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热扰心营,神昏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热入血分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蓄血发狂,漱水不欲咽胸中烦痛,自觉腹满大便色黑;伤寒温病,应发汗而不发之,内瘀有蓄血,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者;劳心动火,热入血室吐血衄血,发狂发黄,小儿疮痘血热;小儿脏腑蕴热,积毒发泻,斑疮稠密,脓血大盛,狂躁发渴,咽嗌不利,遍身溃烂,苦无全肤,不能转侧,疼痛不任;跌打损伤坠堕之证,恶血留内,胁肋少腹疼痛

功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热盛动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者;蓄血发热漱水不欲咽,腹不满,但自觉痞满大便黑而易解者,热扰心营,神昏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者。现用于急性出血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黄色肝萎缩、猕漫性血管凝血尿毒症急性白血病斑疹伤寒败血症疔疮肿痛等属热入营血者。

4.5 用法用量

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200毫升,一日二次。

以水1斗,煮取4升,去滓,温服1升,日2-3次。

4.6 运用

有热如狂者,加黄芩6克。

有热如狂者,加黄芩2两。

4.7 方解

方中犀角清营凉血清热解毒为君;生地清热凉血,滋养阴液为臣;芍药和营泄热,丹皮血分伏热凉血散瘀,共为佐、使。四药相合,清热之中兼以养阴凉血之中兼以散瘀,故为治疗热入血分之要方。

4.8 用药禁忌

体衰弱不宜用;若阴虚火动吐血与咳咯者,可以借用成功;若阴虚劳力及脾胃虚者,俱不宜。

4.9 临床应用

1.胃出血:谢某某,男,36岁。有胃痛史,忽然大痛,吐紫血块,大便下血块,头汗淋漓,心慌头晕,吐下不止,脉洪大,诊为胃出血。投犀角地黄汤,四剂愈。方用:乌犀角1钱,生地黄5钱,丹皮3钱,杭白芍3钱。犀角别研极细末,另3味药以水1.2升,煎至800ml,分四次兑犀角末服。

2.咯血:胡某某,男,42岁。咯痰带血1月余,右胸痛连后背,口中腥臭,继之吐血,脉细数,头晕眼花心烦气短咳嗽胸痛,诊为肺出血。投犀角地黄汤,加阿胶枇杷叶。三服后止血,后用千金苇茎汤三剂愈。

3.崩漏:冯某某,女,31岁。突然血崩,时下时止,缠绵3月余,消瘦贫血头晕气喘,手足心午后发烧,脉细数,投犀角地黄汤,一剂崩止,三剂愈。

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犀角地黄汤为主,治疗1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均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并均有发热及不同程度的头昏眼花心悸无力等贫血症状,其中2例因大量失血发生昏迷血小板6万/mm3以下者5例,其余均在6万至8万之间。鉴于病情急性发作者均有口干思饮,烦躁不安,面红,溲黄,舌红薄苔不润,脉象滑数而躁动不宁等一派内热炽盛之象,故采用清热凉血解毒法为主。服用此汤后,多见出血症状首先停止,出血时间缩短,血小板数上升,血块收缩随之改善。据此,本方可能是首先改善毛细血管壁之通透性,继而使血小板数逐渐恢复。加减法:热盛者,配合紫雪丹羚羊角出血较多,加参三七粉、云南白药十灰散等;后期出现出血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阴虚内热症状者,酌加龟版阿胶旱莲草女贞子麦冬等。

4.10 各家论述

1.《医方考》:心主血生地黄所以凉心血;肝纳血,白芍药所以和肝血;火能载血,牡丹皮所以去血中伏火;热能行血,生犀角所以解诸经之热。

2.《医方集解》:此足阳明太阴药也。血属明,本静,因清经火逼,遂不安其位而妄行。犀角大寒,解胃热清心火;芍药酸寒,和阴血泻肝火;丹皮苦寒,泻血中之伏火;生地大寒凉血而滋水,以共平诸经之僭逆也。

3.《千金方衍义》:血得辛温则散,得苦寒则凝。此方另开寒冷散血之门,特创清热解毒之法,全是犀角通利阳明,以解地黄之滞;犹赖赤芍牡丹下气散血,允为犀角地黄之良佐。

4.《医宗金鉴》:吐血之因有三:曰劳伤,曰努伤,曰热伤。劳伤以理损为主,努伤以去瘀为主,热伤以清热为主。热伤阳络则吐衄,热伤阴络则下血。是汤治热伤也,故用犀角清心去火之本,生地凉血以生新血,白芍敛血止血妄行,丹皮破血逐瘀。此方虽曰清火,而实滋阴;虽曰止血,而实去瘀。瘀去新生,阴滋火熄,可为探本穷源之法也。

4.11 附注

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地黄汤(《伤寒总病论》卷三)、解毒汤(《卫生总微》卷八)、解毒散(《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5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方芍药地黄汤

5.1 组成

芎、归、白芍、生地、丹皮柴胡桔梗、黑荆芥、焦山栀(7日外加)、泽兰香附甘草陈皮

5.2 功效主治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方芍药地黄汤功在补血清肝,解郁扶脾。主治血虚七情所伤,暴怒伤肝忧郁伤脾,产后乳汁不行乳少者。

5.3 各家论述

是方四物补血丹皮、焦栀、柴胡肝火香附陈皮脾郁泽兰荆芥祛风热,桔梗开乳窍,甘草内热

6 普济方》卷一三九方之芍药地黄汤

6.1 组成

芍药5钱,生地黄5钱,黄芩5钱,牡丹皮5钱。

6.2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一三九方之芍药地黄汤主治伤寒发热出血,并有积,喜忘如狂,鼻衄面黄,大便黑;及时行本有蓄血,腹胁满如鼓者。

6.3 用法用量

上以水6升,煮取3升,去滓温服,每次1升,日3次。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5.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