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少

中医病证名 针灸学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rǔ shǎo

2 英文参考

lack of lactatio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乳少为病症名。亦称缺乳。指产后乳汁分泌量少,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甚至完全没有乳汁而言。可因体虚、失血气血亏虚而致乳汁化源不足;或情志郁怒,气机不畅而乳汁运行受阻;或哺乳方法不当等因所致。[1]

乳少,病名。指产后分泌乳汁少。见清·许廷哲《保产要旨》。即缺乳

产后乳汁分泌甚少或全无,称为乳少,亦称“缺乳”、“乳汁不足”或“乳汁不行”。

治疗同时补充营养,并纠正哺乳方法

4 乳少病因病机

乳汁缺少多由体质虚弱,或分娩失血过多,气血耗损,致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亦有因产后情志不遂致肝郁气滞,乳汁运行不畅。

5 乳少辨证分型

气血虚弱:产后乳少乳房无胀感,面色少华,食少神疲,舌淡少苔,脉虚细。

肝郁气滞:产后乳少乳房胀痛,情志抑郁,胸胁胀满,食欲减退,苔薄,脉弦。

6 乳少的治疗

针灸治疗:取膻中乳根少泽等穴为主。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脾俞气机郁滞者加期门内关太冲耳针:取胸、屏间、肝、脾、肾等穴,中等刺激皮肤针:轻叩乳房四周及中等叩刺肝俞胃俞膻中少泽中脘足三里天宗夹脊(胸5~9,腰1~5)等穴。注意:对气血虚弱者应同时配合食物疗法。[1]

6.1 刺灸法

治则 益气补血疏肝解郁

处方 乳根 膻中 少泽

方义 乳根通阳明及乳房部局部经气膻中气会,功在调气少泽通乳有效穴。三穴相配,可奏通乳催乳之功。

随证配穴 气血虚弱—脾俞足三里肝郁气滞太冲

操作 毫针刺,补虚泻实。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气血虚者可灸。

6.2 耳针法

选穴 胸 内分泌 交感

方法 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每日1次,每次留针15~20min。

6.3 皮肤针

选穴 第3~5胸椎旁开2寸的两侧平行线 肋间 乳房周围

方法 第3~5胸椎旁开处,每行从上而下垂直叩打4~5次,再沿肋间向左右两侧斜行叩打5~7次,两乳房放射状叩打,乳晕部作环形叩打。轻刺激,每日1次。

7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41.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乳少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乳少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乳少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乳少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