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表证

中医病证名 中医诊断学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āng hán biǎo zhèng

2 英文参考

superficial syndrome of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uperficies-syndrome of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伤寒表证为病证名[1]。指病邪侵入太阳而所出现的证候[1]。《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又:“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外证表证[1]太阳表证的治疗原则是发汗解肌[1]

参见太阳病太阳病为病名[2]。《伤寒论六经病之一[2]太阳病包括经证腑证[2]。多由外感风寒所致[2]。经病包括太阳中风太阳伤寒,腑病包括太阳蓄水证太阳蓄血证[2]。《尚论篇》卷一:“太阳病之总脉总证,统中风伤寒为言也。太阳膀胱经,乃六经之首,主皮肤而统营卫,所以为受病之始。”《伤寒指掌》卷一:“凡风寒初感,先入皮毛肌表,外症便有头痛项强身痛腰痛骨节烦疼发热恶寒,此皆太阳经之见症。如无汗而脉浮紧,此营卫俱强而表实也,用麻黄汤以发表,使营卫之邪,从皮毛而出,则诸症自除矣;如脉浮而弱,汗自出者,此营强卫弱而表虚也,用桂枝汤解肌,使营卫和,而邪自解矣。”《伤寒医诀串解·太阳篇》:“太阳为寒水之经,主一身之表。何谓太阳经证?曰头痛项强发热恶寒是也。……何谓太阳腑证?曰表邪不去,必人于里,膀胱为表中之里也,有蓄水、蓄血之辨。”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8.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6.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伤寒表证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伤寒表证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伤寒表证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