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明 朱橚;滕硕;刘醇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热痢

(附论)凡痢色黄色赤。并热也。甚则下血汁。此由肠虚胃弱。邪热之气乘虚入客于肠间。故其证下痢黄赤。或血杂下。腹间热痛小便赤涩身热烦渴。故谓之热痢

牡蛎汤治诸热毒痢下黄汁。及如赤烂豆汁。如赤带状。又如鱼脑。壮热

牡蛎白头翁当归犀角艾叶甘草桑寄生(锉各半两)升麻黄柏黄连黄芩酸石榴(各三分)上粗捣筛为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温服。日午再服。

龙骨散热痢下赤黄色脓。心烦神热。腹内疼痛。而饮食减少。

龙骨(一两)黄连(三分)犀角屑(三分)黄柏(半两)赤芍药(半两)黄芩(半两)当归(半两)赤地利(三分)黄(三分)茜根(三分)鼠尾草花(三分)上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

大阿胶丸发热下痢腹痛。甚至肛门痛欲绝者。

当归阿胶豆蔻龙骨赤石脂大艾黄连(各半两)木香乳香(各五钱)白矾(枯一分)上为末。用盐梅肉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陈米饮下。

苦参丸热毒痢注下赤黄。

苦参橘皮独活阿胶蓝青黄连黄柏甘草等分。除阿胶外。为末。以水煮阿胶和饼。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饮下。日三服。治痢大良。

黄芩散热痢心神烦闷。小便赤涩

黄芩(三分)赤茯苓(一两)川升麻(半两)吴蓝(半两)阿胶(三分)鬼臼(半两)黄连(半两)黄柏(三分)甘草(半两)上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结肠散治热毒不断。不问久新悉疗之。

苦参橘皮独活阿胶芍药干姜黄柏甘草鬼臼(各四分)上捣筛为末。用蜜与胶共拌以和丸。并手捻作丸如梧桐子大。曝燥。以饮服十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此方以疗诸疰下及卒下。悉效。惟忌海藻菘菜等。

黄散

(出圣惠方

热痢下赤黄脓。腹疼心烦

黄(三分)黄连(一两)黄柏(半两)生干地黄(二分)黄芩(三分)犀角屑(半两)龙骨(三分)地榆(半两)当归(三分)上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

木香丸

(出圣惠方

冷痢疼痛。烦闷不食

木香(半两)地榆(半两)当归(半两)甘草(半两)黄(三分)犀角枳壳(三分)黄连(三分)上捣罗为散。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

犀角散

(出圣惠方

热痢下赤黄脓血。腹痛心烦困闷。

犀角屑(一两)黄连(一两)木香(三分)当归(半两)黄(一两)地榆(一两锉)(案∶此方原缺煎法及服法)

当归散

(出圣惠方

热痢下赤黄。腹痛烦热

当归(三分)黄芩(三分)地榆(一两锉)黄连(一两)甘草(半两)犀角屑(一两)上捣

犀角煎热毒下血及豆汁。

犀角人参当归(各三两)黄连(四两)蜜(一分)上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

犀角散热毒痢并痢血。

生犀(二两)石榴皮(三两)黄连(三两)干姜(二两)地榆(三两)上为散。以米饮服方

黄连散热痢烦渴腹痛

黄连(一两)黄芩(一两)当归(一两)赤石脂(一两)上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

黄连丸

(一名羚羊角散

治一切热痢休息痢。日夜频并。兼治下血黑如鸡

肝色。或蛊痢腹中痛。有脓血下者。

黄连(二两半)羚羊角黄柏(一两半)赤茯苓(半两)上捣罗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蜜汤下。暑月下痢。用之尤验。一方用白茯苓。腊茶送下。

芍药柏皮丸治一切温热恶痢。频并疼痛。无问脓血。并宜服之。

芍药黄柏(各一两)当归黄连(各半两)上为末。水丸小豆大。温水下三四十丸。无时。兼夜五六服。忌油腻、脂肥发热诸物等。拔粹方不用当归黄连二味。以醋糊为丸。

四味阿胶丸治协热下痢。其色黄。烦躁多渴。脐腹疼痛小便不利

黄连(四两)茯苓(二两)赤芍药(三两)阿胶(一两)上为细末。用醋糊丸梧桐子大。

乌梅丸治热留肠胃。下痢纯血。脐腹痛。或先经下痢未断。服热药蕴毒伏

热。渗成血乌梅肉(二两)黄连(四两)当归枳壳(各一两)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

升麻汤

(出直指方)

伤暑下痢痛。

升麻白芍药甘草(炙各十两)白干葛(十五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姜三片。同煎吞

三黄熟艾汤

(出危氏方)

伤寒四五日。大下热痢。诸药不止。宜服此。除

热痢亦作丸子

黄连丸治一切热毒血痢。大人小儿另丸。

黄连黄柏槐花白矾(各一钱)上为细末。软粟米饮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

香连丸热痢

木香黄连甘草肉豆蔻等分。捣罗为末。沙糖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

生地黄汤热痢不止。

生地黄(半两)甘草(炙一分)地榆(三分)上咀如麻豆大。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

甘草汤治夏月暴下热痢

甘草(半两)生姜(一分切)生蜜(一合)上同浆水五合。煎至四合。去滓。空心温分二服

秘传香连丸

(出济生方)

赤痢。大人小儿通用良方。痢初作。先服解散

。便先服此。

木香(二两)黄连(四两)生姜(四两)上先铺生姜在锅底。次铺黄连在姜上。次又铺木香黄连上。用新汲井水三碗煎干。不要搅动。候煎干。取出三味焙干。碾为细末。以醋调陈仓米饮打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汤下。

郁金散治一切热毒痢下血不止。

郁金槐花甘草(炒各一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豆豉汤调下。食前服。

犀角散热毒痢血。其痢行数甚数。痢出不多。腹中刺痛。此是热痢

犀角酸石榴枳实(各三两)上各异捣筛为末。以饮服二方寸匕。日再。瘥停。忌热

黄连乌梅丸

(出圣惠方

治诸热痢不瘥。

乌梅肉黄连(各四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温米饮下。日

黄连散治挟热痢。多下赤脓杂血。

黄连灶突中黑尘(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空心。日再服。

粟壳散热痢便血无度。

罂粟壳(一两)陈皮(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乌梅一个。煎至七分。温服

蒲根汤热痢

蒲根(锉二两)粟米(淘二合)上用水三盏半。去滓。分二服。空心日午服。

鲫鱼方治夏月热痢

上用鲫鱼食之。多益。冬月则不治也。

热痢不止也

(出圣惠方)用捣车前叶。绞取汁一盏。入蜜一合煎。温分二服。

热毒痢

用蓁菜研作粥。善解热毒

烦热下气。调胃止泄痢。治热毒痢

陈仓米作饭食之。一方以白粳米汁。亦主心痛止渴。

龙骨

(出肘后方)

热痢病不解。而下痢欲死。及治休息痢。饮下痢。

龙骨半斤捣研。水一斗。煮取五升。候及冷稍饮得即愈。一方为末。米饮和丸。服十丸。

治痢下色黄色。协热毒也。

(出肘后方)栀子(十四枚去皮)上捣筛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日再服。

治诸热痢血痢。及痛后大肠里痛方。

萝卜截碎研细。滤清汁一小盏。蜜水相拌一盏同煎。早午食前服。日晡以米饮黄连阿胶丸百粒。无萝卜。以萝卜子代之。

热痢

用旧年白梅并好茶。蜜、水各半煎服。冷痢生姜汁蜜水各半煎服。仍兼木香肉豆蔻为佐。

蜜最治痢。

短剧栀子汤

(出肘后方)

温热为毒。及肠寒外热内虚。热攻肠胃。下黄赤

汁。及赤白带下栀子十四枚。豉一升。薤一虎口。以水四升。煮栀子薤白菜肉豉。煮取二升。分为三服。良。

玉粉丸治协热下痢燥渴。

蛤粉硫黄等分)上为细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用米饮下。

禹余粮丸

(出指南方)禹余粮赤石脂干姜(各一两)上为末。面糊丸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丸。

败毒散治下痢发热口禁。

生姜、枣子、陈米煎服。痢后手足疼痛败毒散槟榔木瓜煎服。此即所谓痢后风水。

热痢

(出本草)用好井水。及土石间。新出泉水饮之。

治大热毒血痢

(出千金方)用宣连六两。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夜露星月下。平旦空服。

暴热热痢止渴。

(出本草)用马通捣绞汁服之。

热痢

(出本草)用紫衣煮服之。

烦热。止泄痢并渴。

用丹黍米饮食之。

热毒痢血痢

(出本草)用羚羊角屑作末。再和蜂蜜服。

又方

赤小豆杵末。水调下方寸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