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证候

八纲辨证 中医学 中医病证名 中医辨证方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ā gāng zhèng hòu

2 概述

八纲证候为八种证候名的总称。将临床表现按八纲辨证分析判断、归类的八种证候,即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1]

3 表证·八纲证候

表证证候名。指外邪侵袭肌肤体表所出现的证候[2]。《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本证有表寒证表热证表虚证表实证之分。

4 里证·八纲证候

里证证候名。八纲证候之一。指邪入脏腑血脉骨髓等所出现的证候[3]。《景岳全书·传忠录》:“里证者,病之在内,在脏也。凡病自内生,则或因七情,或因劳倦,或因饮食所伤,或为酒色所困,皆为里证。”《万病回春·伤寒总论》:“病在里,有里虚里实,又有表里俱虚,表里俱实,毫厘之分,贵乎早辨。”

5 寒证·八纲证候

寒证证候名。八纲之一。指外感内伤所致的寒性证候[4]。《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寒。”《医学心悟》:“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溺清长,便溏,脉迟,此寒也。”《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寒证表寒证里寒证虚寒证寒实证之分。

6 热证·八纲证候

热证证候名。由于六淫外邪引起或阳气亢盛而出现的热性证候。如身热恶热烦躁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面色赤,舌质红,苔干黄或干黑,脉数等[5]。《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热。”《医学心悟》:“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饮食,烦躁,溺短赤,便结,脉数,此热也。”

7 虚证·八纲证候

虚证证候名。八纲之一。指人体精气不足而出现的虚弱证候。与实证相对而言[6]。《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常见精神萎靡,面色㿠白,身倦无力,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大便溏泄小便频数或不禁,舌质淡胖或光绛,脉虚细无力等症。治宜补益滋养为主。虚证主要有阳虚阴虚气虚血虚之分。

8 实证·八纲证候

实证即因邪气盛正气尚未虚衰而致的证候。热性病实证,表现高热面赤口渴烦躁谵语,或腹满痛而拒按便秘,尿短赤,舌质苍老,苔黄干糙,脉实有力等。实证所结聚的邪气气血郁结、热邪、水饮、停痰、食积虫积癥瘕积聚等较为常见[7]。《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医学心悟》:“假如病中无汗腹胀不减,痛而拒按,病新得,人禀厚,脉实有力,此实也。”

9 阴证·八纲证候

阴证为病证名。八纲中的里证寒证虚证,称为阴证[8]

11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89.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5.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9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08.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65.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32.
  8.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0.
  9. ^ [9]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29.
编辑:fengchuile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