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汤 2009年12月11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处方

知母6克 贝母9克 干葛9克 芍药9克 石膏12克(碎,裹)黄芩9克 杏仁3克(去皮、尖、双仁)栀子仁9克(擘)

制法

上药八味,切。

功能主治

治伤寒骨节疼痛,头痛,眼睛疼,咳嗽。

用法用量

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为三服。约过一小时服一次。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蒜、面七日。

摘录

《外台秘要》卷二引《延年秘录》

《本事》卷四

方名

知母汤

组成

知母1两,麻黄(去根节)半两,黄耆(蜜炙)半两,甘草(炙)半两,羌活(洗去土)半两,白术半两,枳壳(去瓤锉,麸炒)半两。

主治

游风攻头面,或四肢作肿块。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牛蒡子100料,研碎,煎至7分,温服,1日3-4次。

加减

觉冷,不用牛蒡子。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临床应用

面、手浮肿:有一达官,其母年七十中风,手足拘挛,平日只是附子之类扶养,一日面浮肿,手背亦肿。寻常有一国医供药,诊云是水病。欲下大戟、牵牛以导之,其家大惊忧惶。召予议之,子曰:《素问》称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此服附子大过,正虚风生热之证。咽必噎塞,膈中不利。诚言,予乃进升麻牛蒡团参汤,继以知母汤,三日悉愈。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知母气味苦寒,入足阳明少阴;麻黄气味辛温发散,入足太阳;黄耆气味甘平,入足太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羌活气味辛甘平,入足太阳;白术气味甘温微苦,入足太阴;枳壳气味苦寒,入足太阴;牛蒡子气味辛凉,入手太阴。此治游风攻头面,或四肢作肿发块致手足拘挛,以甘平之品护其正,以苦寒之药熄其风,以辛温表散之药泄其邪,则邪散风熄正旺气和而痊安矣。

《活幼心书》卷下

方名

知母汤

组成

知母半两,甘草半两,贝母3钱,羌活3钱,滑石(别研)3钱,大黄3钱,小麦子3钱,麻黄(去节存根,锉碎,汤泡滤过,焙干)1钱半,苦葶苈1钱半,诃子肉1钱半,薄荷(去梗)2钱。

主治

齁(鼻合)气喘,痰鸣,发热,咳嗽,恶风。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煎7分,温服,不拘时候。

《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

方名

知母汤

组成

知母2两,枳实3两(炙),栀子仁3两,豉1升(熬,别裹)。

主治

欲似天行4-5日热歇后,时来时往,恶寒微热,不能食者。

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2升半,去滓,分3次温服。如人行8里1服。

制备方法

上切。

用药禁忌

忌蒜、面。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方名

知母汤

组成

知母3两,独活(去芦头)3两,葛根(锉)3两,白术3两,甘草(炙)2两,石膏(碎)2两,桂(去粗皮)2两,芍药2两,防风(去叉)2两,半夏(生姜汁制)半两。

主治

产后中风,烦闷发热,渴燥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酒少许,入生姜半分(切),同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普济方》卷一三二

方名

知母汤

组成

知母1两,葛根1两,白术1两,甘草1两(炙)。

主治

阳明病,身冷而内烦者。

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煮取1升5合,去滓,温服5合。

制备方法

上锉。

《普济方》卷一六○

方名

知母汤

组成

紫苏(连茎叶)1两,知母(焙)1两,贝母(去心)1两,款冬花1两,五味子1两,人参1两,桑根白皮(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主治

咳逆,痰喘气促。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入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医略六书》卷三十

方名

知母汤

组成

知母1钱半(酒炒),柴胡5分,白芍1钱半(酒炒),黄芩1钱半(酒炒),甘草8分,桂心8分。

主治

产后心中烦闷,乍寒乍热,脉沉数者。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

产后邪热抑遏于三焦,营阴暗耗于经脉,故心中烦闷,乍寒乍热不已焉。柴胡疏腠理之伏热;黄芩清胸中之烦闷;白芍敛阴和血,以清乍热之源;桂心温营暖血,以壮乍寒之本;知母润燥泻热;甘草泻火缓中也。水煎热服,使伏邪外解则遏热自化,而经腑清和,其心中之烦热无不自解,何乍寒乍热之不瘳哉?

《医彻》卷四

方名

知母汤

组成

知母1钱,麦门冬1钱,竹茹1团,广皮7分,炙甘草3分,茯苓1钱。

主治

子烦。

用法用量

灯心20根,加生姜1片,水煎服。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