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营 2015年12月10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正营为经穴名(Zhèngyíng GB17)[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72. 。出《针灸甲乙经》。代号GB17[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7. 。属足少阳胆经[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72.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7. 。为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会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72.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7. 。正营,惶恐不安的意思[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72. 。本穴善治惶恐不安等神志病,故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72.

标准定位

正营在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位于头顶部,当瞳孔直上入发际2.5寸处;或于头临泣后2寸取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7. 。另说在入发际2.5寸(《千金翼方》);“目窗后一寸五分”,即入发际3.5寸(《针灸大成》)[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7.

位于头部,前发际上2.5寸,瞳孔直上。正坐仰靠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72.

取法

正坐仰靠或仰卧位,在目窗后1寸,在头临泣穴与风池穴的连线上取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7.

位于头部,前发际上2.5寸,瞳孔直上。正坐仰靠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72.

穴位解剖

布有额神经和枕大神经吻合支;并有颞浅动、静脉顶支和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7.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72.

正营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顶骨)。有颞浅动、静脉顶支和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分布着额神经和枕大神经吻合支。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帽状腱膜下结缔组织。腱膜下结缔组织为疏松结缔组织形成,因此,又称腱膜下间隙,位于帽状腱膜和颅顶骨膜之间。由于该间隙在颅顶部的范围非常广泛,其向前可达眶部,向后达上项线(枕骨)。此间隙内出血时,常形成较大血肿,血液的瘀斑可到上眼脸的皮下。因该隙内的血管,可通过导血管与板障静脉与颅内硬脑膜静脉窦相交通,颅外的感染,经此途径至颅内。因此,把此间隙的颅顶部称为危险区,针刺时应严格注重消毒。(参看目窗穴)

特异性

足少阳、阳维之交会穴。

功用

平肝明目,疏风止痛。

有清胆热、通经络的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72.

主治病症

主治偏头痛,目眩,齿痛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7.

主治头部疾患。如头痛、眩晕、齿痛、唇吻强急、呕吐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神经性头痛、齿龈炎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72.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眩晕;

2.五官科系统疾病:牙痛,视神经萎缩;

3.其它:呕吐。

刺灸法

沿皮刺0.3~0.5寸[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7. 。艾条灸5~10分钟[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7.

一般沿皮刺0.3~0.5寸;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72.

刺法: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

正营配风池、头维、外关,有散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正营配颊车、下关、合谷,有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牙关不利,牙痛。

正营配风池、内关、印堂,有定眩止呕的作用,主治目眩,呕吐。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足少阳、阳维之会。

《针灸甲乙经》:上齿龋痛,恶风寒,正营主之。

《针灸大成》:主目眩瞑,头项偏痛,牙齿痛,唇吻急强,齿龋痛。

《类经图翼》:主治头痛目眩,齿龋痛,唇吻强急。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