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邪刺 2015年05月06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五邪刺为古刺法名。《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刺有五邪。”指对五类病邪分别用不同针具予以针刺。《黄帝内经太素》名五邪刺。即刺痈邪(痈肿)用铍针以消散排脓;刺大邪(实邪)用锋针以泻其有余;刺小邪(虚邪)用员利针以补其不足;刺热邪用镵针以泄热;刺寒邪用毫针以温益阳气。[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4.

五邪指痈邪(疮疡)、大邪(实邪)、小邪(虚邪)、热邪、寒邪。其治法:“刺痈者用铍针”,以消散排脓;“刺大者用锋针”,以泻其有余;“刺小者用圆利针”,以补其不足;“刺热者用鑱针”,以泻热却病;“刺寒者用毫针”,徐往徐来刺之,以温益阳气。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