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喉痈 2009年01月27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科属

外科

疾病概述

锁喉痈是发生在颈前正中结喉部位的急生化脓性疾患。因红肿绕喉故称为锁喉痈,又称结喉痈、猛疽,俗名盘颈痰毒。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口底部或颏部蜂窝组织炎。

诊断要点

1、发病前常有口唇、咽喉糜烂或痧痘等病史。儿单较成人多见。

2、初起局部红肿绕喉,根脚散漫不聚,坚硬灼热疼痛,来势急暴。经2~3天后,肿势可延及两颈侧,甚至上延腮颊,下至胸前。可因肿连咽喉、舌下,并发喉风(喉头水肿),以致汤水难进,严重者可引起窒息。

3、伴有壮热口渴,头痛项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甚至据喘痰壅,发生痉厥。

4、本病需与颈痈相鉴别。颈痈生于颈这两侧,结块较局限,初起皮色不变,发展较锁喉痈为缓,局部及全身症状较轻。

辨证分析

1、本病多由风温客于肺胃,积热上壅,挟痰凝结于结喉之处而成;或因痧痘之后,体虚余毒不清,或口腔病变等继发。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症状重的特点。

2、风温热毒,上先受之,挟痰凝结于结喉,风热痰毒相搏,以致局部经络阻塞,气血凝滞,热胜肉腐,则成痈肿。若体实之人,邪虽盛而毒较易局限,痈易脓易溃,溃后脓出黄稠,热退肿消,其证较轻;正虚之人,则毒邪不易局限,肿势平塌,根脚难收,难脓难溃,溃后脓出稀薄,疮口空亮,或脓从内溃,其证则重。治疗以散风清热,化痰解毒为主。

辨证论治

实证

证见

初起红肿绕喉,坚硬灼热疼痛,伴壮热口渴,头痛项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或洪数。脓成时肿势渐趋局限,高起,溃后脓出黄稠,热退肿消,疮口渐敛。

治法

散风清热,化痰解毒。

方药

1、主方(1) 普济消毒饮(李杲《东垣十书》)加减处方:牛蒡子9克,薄荷3克(后下),象贝母9克,生山栀9克,桔梗6克,赤芍9克,炙僵蚕9克,连翘9克,黄芩9克,板蓝根30克,黄连3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日1剂。壮热口渴者,加鲜生地3克、天花粉9克、生石膏18克(打碎)。便秘者,加枳实9克、生大黄9克(后下)、元明粉9克(冲服)。气喘痰壅者,加鲜竹沥60克(炖温冲服)、莱菔子9克。痉厥者,加服新方安宫丸5克(温开水送服)。脓成者,加炙山甲6克、皂角刺 9克。(2) 溃后若舌光质红,口干少液,胃纳不香,宜清养胃阴,方用益胃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处方:鲜沙参18克,麦冬9克,生地黄12克,天花粉9克,玉竹9克,鲜石斛12克,金银花9克,连翘9克,谷芽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1) 七味新消丸,每次2克,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汞过敏者不宜用,有皮肤过敏史者慎用。(2) 六神丸,成人每次10粒,小儿1岁1粒,2岁2粒,3岁3~4粒,4~8岁5~6粒,9~15岁8~9粒,含化徐徐咽下或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本品含剧毒药,应按量服用,不宜多服,孕妇忌服。忌食辛辣食物。

3、单方验方(1) 痰毒煎(夏函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5)处方:大力子15克,莱菔子15克,连翘15克,杏仁9克,薄荷5克(后下),荆销售量9克,夏枯草15克,僵肾9克。水煎2次,合计分2次服,每日1剂。(2) 银鞭二黄散,参见“臀痈”湿热证单方验方。虚证

证见

肿势平塌,疮色暗红,难脓难溃。溃后脓出稀薄,疮口有空壳,或内溃脓从咽喉部穿出,收口缓慢,并见全身虚弱见症。

治法

清热化痰,托毒透脓。

方药

1、主方(1) 托里消毒散(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处方:党参9克,生黄芪9克,白术9克,当归9克,赤芍9克,桔梗3克,茯苓9克,金银花12克,连翘9克,生甘草3克,象贝母9克,蒲公英30克,黄芩9克。水煎服,每日1剂。气喘痰壅、痉厥者,加减法参照实证。(2) 溃后全身虚弱,疮口难敛宜益气补血,方用八珍汤(薛己《正体类要》)加味。处方:党参15克,黄芪15克,当归9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甘草5克,熟地黄15克,白芍9克,川芎6克,谷芽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1) 七味新消丸,用法参照实证。(2) 六神丸,用法参照实证。(3) 八珍丸,每次18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4) 十全大补丸,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参照实证单方验方。外治法

1、初期

2、脓成

3、溃后宜箍围束毒,用玉露散、金银花露或菊花露调敷患处。宜早期切开排脓,刀法宜循经直开。参照“一般痈”外治法。其他疗法

1、饮食疗法参照“一般痈”饮食疗法。

2、预防调护(1) 箍围药应保持湿度,使药力易于透达。(2) 高热时应卧床休息,气喘痰壅时取半卧位。(3) 初期、成脓期,宜进半流质饮食。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