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犀丸 2009年12月10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博济》卷五

组成

生犀半分(镑),生龙脑半分,真麝香半分,红娘子20个,斑猫21个(去头翅,同红娘子著豆面炒焦黄为度)。

功效

消毒,化结聚。

用法用量

每日空心、日午、夜卧用腊茶放温酒下1丸。服至10日,加至2丸。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豆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用药禁忌

除淡饮烧盐外,余并忌一月,日食切忌晕腥。

《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组成

犀角(镑屑)1分,牛黄(研)1分,防风(去叉)半两,白附子(炮)1分,乌蛇(酒浸,去皮骨,炙)1分,天南星1分,干姜(炮)1分,丹砂(研)1分,没药(研)1分,半夏(汤洗24遍)1分,龙脑(研)1分,乳香(研)1分,桂(去粗皮)1分,当归(锉,焙)半两,麝香(研)半两。

主治

耳中策策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酒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幼科类萃》卷六

别名

生犀角丸

组成

犀角3钱,真珠3钱,防风3钱,羌活3钱,天竺黄3钱,茯神3钱,大黄(煨)2钱,甘草(炙)2钱,朱砂(水飞)1钱。

功效

解散风热,清心肺,利咽喉。

主治

小儿风热,邪风客于皮毛,入脏腑。呵欠面赤,恶风发热,汗出,目涩,多睡。

用法用量

用薄荷汤研化,入麦门冬(去心),不拘时候服。冬至、立夏前宜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黄豆大。

附注

生犀角丸(《医统》卷八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组成

犀角(镑)1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射干1两,海藻(洗去盐,焙)1两,升麻1两,白附子(炮)半两,百合3分,胡黄连3分,蒺藜子(炒)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3分。

主治

马喉痹。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绵裹咽津,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御药院方》卷十

组成

荆芥穗1两,大黄1两,甘草半两,川芎半两,薄荷叶7钱。

主治

目赤肿痛隐涩,眵泪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2丸,食后细嚼,温水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10丸。

《证类本草》卷七引《御药院方》

组成

川芎10两(紧小者),麝1分,脑1分,生犀半两。

功效

去痰,清目,进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茶、酒嚼下。

加减

痰,加朱砂半两;膈壅,加牛黄1分,水飞铁粉1分;头目昏弦,加细辛1分;口眼 斜,加炮天南星1分。

制备方法

川芎以粟米泔浸,3日取出,切片子,日干为末,作两料,每料入麝、脑各1分,生犀半两重,汤煮,蜜杵为丸,小弹子大。

《传家秘宝》卷中

别名

生犀角丸

组成

生犀1两(研为细末),天麻半两,败龟半两(酥炙),牛黄1分(别研),茯神(去皮)1分,远志(去心)1分,人参(去芦头)1分,肉桂(去皮)1分,龙齿(酥炙黄)1分,朱砂1分(别研),麝香半两(研),龙脑1分(别研),石菖蒲半两(细锉,1寸9节者),金银箔50片,羚羊角半两(为末)。

功效

聪明耳目,益精神、壮心气,镇心神。

主治

心虚喜忘,烦悸,风涎不利,诸风颤掉;或多健忘,寝寐多惊,心常似忧,或忪或恸,往往欲倒,状类暗风,四肢颤掉,多生怯惧,每起烦躁、悲涕愁煎,并属心脏气亏。

用法用量

每服2丸,食后、临卧温水化下。或加至4-7丸。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附注

生犀角丸(《圣济总录》卷十四)。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