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酒恶寒 2016年04月07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伤酒恶寒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5.。因饮酒太过所致的恶寒证。《证治汇补·恶寒章》:“伤酒恶寒,因饮酒太过,热郁在内,不得宣越而恶寒者,症兼口渴昏眩。”

参见恶寒、内伤恶寒:

恶寒(音wù误)为症状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1.。即怕冷[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1.。诸邪郁遏表阳,或阳虚卫弱所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1.。《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丹溪心法·恶寒》:“阳虚则恶寒。”《张氏医通·寒热门》:“有卫气虚衰,不能实表分肉而恶寒者;有上焦之邪,隔绝营卫,不能升发出表而恶寒者;有酒热内郁,不得泄而恶寒者。背恶寒是痰饮。……外感、内伤、伤食、温痰、火郁、皆有恶寒,非独阳虚也。”《证治汇补·恶寒》:“此第言阴阳正虚之病,他如风、寒、暑、湿、痰、火、郁、瘀、痈、疮,一切邪气拂郁于表,表中之阳气不能发越者,皆令恶寒。”又:“恶寒者,虽居密室帏幕之中,猛火近热之处,仍觉憎寒拘急,甚则毫毛毕直,鼓颔战栗,非若恶风之候,见风则凛凛畏惧,无风则坦然自适也。”本证有外感恶寒、内伤恶寒两类[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1.。外感者,可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疟疾等病症[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1.。内伤者,有阳虚恶寒、痰饮恶寒、郁火恶寒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1.

内伤恶寒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5.。指恶寒由饮食、劳倦等所致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5.。《证治汇补·恶寒章》:“内伤恶寒稍就温暖即止。”《张氏医通》卷三:“脉缓弱,或气口虚大,按之无力,兼见倦怠,手心热,是内伤元气证。补中益气汤,加桂附二、三分,以行参芪之力,且益阳气。”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