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草 2009年12月08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辞典》:伤寒草

出处

《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

Shānɡ Hán Cǎo

别名

夜牵牛、星拭草(《岭南采药录》),寄色草(《广州植物志》),返魂香(《广东中药》Ⅱ),消山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假咸虾、枝香草(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菊科植物夜香牛的全草。夏、秋间采收全草,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茎直立,柔弱,少分枝,稍被毛。叶互生;具柄;披针形至卵形或倒卵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先端钝或短尖,边缘有浅齿,基部狭楔尖,下延至叶柄,两面疏被毛;近枝端的叶较狭而小。头状花序长约7毫米,宽约2.5毫米,排列成疏散的伞房花序;总苞片数列,锐尖,最外列较短;全部管状花,两性,约20朵,淡紫红色,花冠长于苞片2倍,先端5裂.瘦果圆柱形,长约2毫米,有线条,被毛,冠毛白色,多数。花期全年。

本植物的根(伤寒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

生于旷地上。分布我国南部。产广东等地。

性状

干燥全草,茎长约15~60厘米,粗约3~5毫米,绿褐色,有纵皱纹,被淡黄色茸毛,质硬。叶多皱缩,或脱落,披针形至卵形或倒卵形,质脆。茎顶带有头状花序,花冠黄棕色,或结有瘦果,呈圆柱形,灰褐色,冠毛多数,白色。气微。以叶多、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份

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药理作用

种子可作驱虫剂;叶有弱的抗菌作用,但对疟原虫无效。

性味

《广东中药》Ⅱ:"性凉,味淡,一说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除湿,解毒。治外感发热,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腹泻,疔疮肿毒。

①《岭南采药录》:"治外感发热,除湿热。"

②《广东中药》Ⅱ:"清热解毒,消肿拔毒,排脓。治湿热腹泻,并治乳疮,毒蛇咬伤。"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退热,安神镇静。治感冒发热,咳嗽,急性黄疸型肝炎,神经衰弱,失眠,小儿夜尿,疔疮肿毒。"

④《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跌打扭伤。"

⑤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摘录

《*辞典》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