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物备急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别名

大黄备急丸(《医学人门》卷七)

处方

大黄30克 干姜30克 巴豆30克(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制法

上药各须精新,先将大黄、干美研末,再研巴豆,与上末和匀共捣为散;或炼蜜为丸,瓷器密贮。

功能主治

攻逐寒积。治寒实冷积内停,心腹卒暴胀痛,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大豆许 3~4丸,温开水送下。或药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愈;如未愈,更与3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愈;若口嗷,亦须折齿灌之。

备注

方用巴豆辛热峻下,开通闭塞;干姜辛热,温中暖脾;大黄苦泄通降,一以制巴豆辛热之毒,一以协巴豆泄下通腑,且大黄之寒,得巴豆、干美之热,则其性大减。故三药配用,共奏攻逐寒积之功。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下

《金匮》卷下

别名

备急丸、抵圣备急丸、巴豆三味丸、追魂丹、备急三物丸、返魂丹、独行丸、备急大黄丸、备急丹、大黄备急丸、三圣丹、三仙串

组成

大黄1两,干姜1两,巴豆1两(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功效

攻逐冷积。

主治

寒凝积滞,卒然心腹胀痛,脘腹胀满高起,二便不通,甚则痛如锥刺,面青气急,或口噤暴厥,苔白,脉沉而紧。现用于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食物中毒属于寒积冷结而体质壮实者。心腹诸卒暴百病,卒中恶风气忤,迷绝不知人。干霍乱,心腹百病,疰痛。干霍乱,心腹胀满,搅刺疼痛,手足厥冷,甚者流汗如水,大小便不通,求吐不出,求利不下,须臾不救,便有性命之虑,卒死及感忤口噤不开者。喉痹水浆不下:小儿木舌,肿胀满口中。

用法用量

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许3-4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愈;如未愈,更与3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愈;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

制备方法

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纳中,合治一千杵,炼蜜为丸。密器中贮之,莫令泄。

用药禁忌

妇人有孕不可服;备急丸治寒实结积之峻药,凡伤寒热传胃腑,舌苔黄黑刺裂,唇口赤燥者,误用必死。

临床应用

1.水肿:某禅者病肿胀,二便不通,仅存呼吸,即出备急丸服之,下利数十行,肿消减,未及十日,痊愈。
2.卒中:病人一日卒倒,呼吸促迫,角弓反张,不能自转侧,急为备急丸饮之。下利如倾,即复故。
3.食滞:古人治食滞,如肉伤用山楂,面伤用莱菔,一物有一药所制,决非任何食滞,均可用一般消导之剂可医。报道2例病案,都已用过保和丸、枳实导滞丸、承气汤以及润肠、灌肠等法,皆未能取效,改用三物备急丸后积滞即得下逐,症状亦缓解。
4.急性肠梗阻:用三物备急丸治疗39例机械性肠梗阻,其中单纯性29例,蛔虫性7例,粘连性3例。痊愈3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治愈率89.7%。

各家论述

1.《医方考》:饮食自倍,冷热不调,腹中急痛欲死者,急以此方主之。脾胃以饮食而自养,亦以饮食而伤,故饮食自倍,填塞至阴,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则令人腹痛欲死。《经》曰: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是也。以平药与之,性缓无益于治。故用大黄、巴豆夺门之将军以主之,佐以辛利之干姜,则其性益速而效益捷矣。
2.《医方集解》:此手足阳明药也。大黄苦寒以下热结,巴豆霜辛热以下寒结,加干姜辛散以宣通之。三药峻厉,非急莫施,故曰备急。
3.《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柯韻伯曰,大便不通,当分阳结阴结。阳结有承气、更衣之剂,阴结又制备急、白散之方。《金匮》用此治中恶,当知寒邪卒中者宜之,若用于温暑热邪,速其死矣。是方允为阴结者立,干姜散中焦寒邪,巴豆逐肠胃冷积,大黄通地道,又能解巴豆毒,是有制之师也。然白散治寒结在胸,故用桔梗佐巴豆,用吐下两解法。此则治寒结肠胃,故用大黄佐姜、巴,以直攻其寒。世徒知有温补之法,而不知有温下之法,所以但讲寒虚,不议及寒实也。

附注

备急丸(《千金翼》卷二十)、抵圣备急丸(《医方类聚》卷一○七引《千金月令》)、巴豆三味丸(《外台》卷六引《许仁则方》)、追魂丹(《普济方》卷二五四引《圣惠》)、备急三物丸(《圣济总录》卷一八○)、返魂丹(《鸡峰》卷九)、独行丸(《景岳全书》卷五十五引易老方)、备急大黄丸(《内外伤辨》卷十一)、备急丹(《卫生宝鉴》卷四)、大黄备急丸(《医学入门》卷七)、三圣丹(《仙拈集》卷一)、三仙串(《串雅补》卷二)。

《普济方》卷三六五

方名

三物备急丸

别名

三物丸

组成

木香(锉,炒)、干姜(炮)、巴豆(去皮心膜)各等分。

主治

小儿心脾经为邪所客,重舌肿胀,语声不出,水饮不下;喉痹,水浆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5丸,温水送下。大便利为度。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附注

三物丸(《普济方》卷三六六)。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