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中药部颁标准

拼音名

Sanhuang Wan

处方

黄连 100g 黄草(炒) 100g 大黄(制) 100g

制法

以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

本品为黄色的水丸;味苫。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直径40~140μm。纤维束鲜黄色,壁厚,纹孔 较大而稍稀,孔沟较粗,纤维淡黄色,梭形,长60~250μPm,直径9~33μm,壁厚,孔沟细。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Ⅰ A)。

功能与主治

泻火解毒。用于治疗痢疾、吐血、衄血、咯血、便秘、疮痈等症。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 9g,一日3次。

贮藏

密闭,防潮。 安徽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三黄丸说明书

药品类型

中药

药品名称

三黄丸

药品汉语拼音

药品英文名称

成份

性状

作用类别

适应症/功能主治

泻火解毒。用于治疗便秘、疮痈。

规格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3次。

禁忌

孕妇忌服。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2.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服药后大便次数每日2到3次者,应减量;每日3次以上者,应停用并向医师咨询。

4.服药3天后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5.小儿、年老体弱及脾胃虚寒者慎用,若需使用,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三因》卷八

方名

三黄丸

别名

金黄丸

组成

黄芩6两(冬用3两),大黄2两(冬用4两,夏用3两),黄连4两(夏用7两,秋用6两,冬用2两)。

主治

骨实极热,耳鸣,面色焦枯,隐曲膀胱不通,牙齿脑髓苦痛,手足痠疼,大小便闭。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至15丸,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豆大。

附注

金黄丸(《普济方》卷三十三)。

《银海精微》卷上

方名

三黄丸

组成

黄连1两,黄芩1两,大黄(酒浸过,炒)3两。

功效

泻心火。

主治

心经火盛,大眦赤脉传睛,大眦常壅涩,看物不准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热水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袖珍》卷三

方名

三黄丸

别名

噙化三黄丸

组成

大黄2两半,黄芩2两半,黄连2两半,黄药子1两半,白药子1两半,山豆根1两,黄柏1两,苦参1两,硼砂2两,京墨3钱,麝香少许,片脑1钱半。

主治

喉痹。

用法用量

噙化1丸,后食。

加减

冬,加知母。

制备方法

上为末,猪胆调,摊甑内蒸药3次后,入片、麝、硼为丸,如豆大。

附注

噙化三黄丸(《奇效良方》卷四十八)。

《普济方》卷二九六

方名

三黄丸

组成

雄黄1两,硫黄1两,黄丹2两。

主治

痔。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若大肠出血有窍,或粪前出,以木通汤送下;若粪后有血,甘草汤送下;甚者加至15丸,空心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入盏内,以黄丹盖定,用湿纸封却,火烧,候青烟出为度,取出候冷,研细,以软柿干和为丸,如绿豆大。

《外台》卷三十八

方名

三黄丸

组成

黄连3两,黄芩3两,大黄2两。

功效

清上焦之火,润大便。

主治

乳石发动,虚热气壅不通,头痛,上焦有火而大便稍滞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至20丸,汤饮送下。以利即愈。

制备方法

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