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补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别名

三黄丸(《校注妇人良方》卷八)

处方

黄芩 黄柏 黄连备等分

制法

上药为末,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治上焦积热。

摘录

《丹溪心法》卷三

《医林纂要》卷四

方名

三补丸

组成

枯黄芩、黄连、黄柏、栀子。

主治

三焦有火,嗌燥喉干,二便秘结,夜作烦热。

用法用量

临卧每服3钱。

制备方法

用浓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各家论述

此大寒之剂,而曰三补者,壮火食气,是抑其火,乃所以补其气。枯黄芩泻上焦肺火,黄连泻中焦心肝脾火,黄柏泻下焦肾膀胱火,栀子泻三焦屈曲之火。三补不数栀子,以其能摄之也。

方出《圣惠》卷五十九,名见《丹溪心法》卷三

方名

三补丸

别名

三黄丸

组成

黄连(去须,微炒)1两,黄柏(炙微赤)1两,黄芩1两。

功效

泄五脏火。泻三焦火。

主治

三焦积热,热毒血痢,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咽喉齿痛,脉痿,肠风痔漏,妇女赤带。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痛,心神烦闷。上焦积热。热痢腹痛,或口舌咽喉齿痛,大小便结涩,及一切实火之症。不及期而经先行,由于血热者。心气热,下脉厥而上,色赤,络脉满溢,枢纽折挈,胫纵而不任地者,名曰脉痿。口疮,胃中有热,脉洪大。三焦积热上攻,眼目赤肿,小便赤涩,大便结燥,五脏俱热,肠风痔漏。赤带,血热之甚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药禁忌

忌煎炒、椒、姜。辛辣等热物。

各家论述

《医方考》:少火宜升,壮火宜降。今以三物降其三焦之壮火,则气得其生,血得其养,而三焦皆受益矣,故曰三补。黄芩苦而枯,故清热于上;黄连苦而实,故泻火于中:黄柏苦而润,故泻火于下。虽然,火有虚实,是方但可以治实火,若虚者用之,则火反盛,谓降多亡阴也。

附注

三黄丸(《内科摘要》卷下)。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