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气化痰丸 2014年10月22日修订版

BY wangyuan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清气化痰丸药典标准

品名

清气化痰丸

Qingqi Huatan Wan

处方

酒黄芩100g、瓜蒌仁霜100g、半夏(制)150g、胆南星150g、陈皮100g、苦杏仁100g、枳实100g、茯苓100g

制法

以上八味,除瓜蒌仁霜外,其余酒黄芩等七味粉碎成细粉,与瓜蒌仁霜混匀,过筛。另取生姜10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

本品为灰黄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糊化淀粉团块无色(胆南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茯苓)。草酸钙针晶成束,长32~144μm,存在于黏液细胞中或散在(半夏)。韧皮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酒黄芩)。石细胞橙黄色,贝壳形,壁较厚,较宽一边纹孔明显(苦杏仁)。

(2)取本品3g,研细,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陈皮对照药材、枳实对照药材各0.2g,分别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为展开剂,展至约3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水(20:10: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至约8cm,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辛弗林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对照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5%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本品10g,研细,加乙醚40ml,振摇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茯苓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丙酮(84:1:15)为展开剂,置以展开剂预饱和15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冰醋酸(49: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6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70%乙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研细(过四号筛),取约0.4g,精密称定,置100ml容量瓶中,加70%乙醇80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 60分钟,放冷,加7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6.5mg。

功能与主治

清肺化痰。用于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痰黄稠黏、胸腹满闷。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小儿酌减。

贮藏

密封。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清气化痰丸中药部颁标准

剂型

浓缩丸

拼音名

Qingqi Huantan Wan

标准编号

WS3-B-1441-93

处方

黄芩(酒炒) 100g 瓜蒌仁霜 100g 半夏(制) 150g 陈皮 100g 胆南星 150g 生姜 100g 苦杏仁 100g 枳实 100g 茯苓 100g

制法

以上九味,胆南星、茯苓 80g粉碎成细粉;半夏及剩余茯苓以40%乙醇 为溶剂,其余黄芩等六味以70%乙醇为溶剂,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 17页),分别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并合并渗漉,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 为1.30~1.35(20℃)的稠膏,与上述粉末混匀,制丸,干燥,打光,即得。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的浓缩丸;气微,味苦。

鉴别

取本品,置显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溶化;菌 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 4~6 μm 。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20~90μm 。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功能与主治

清肺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黄稠,胸脘满闷。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6丸,一日 3次。

规格

每 6丸相当于原生药 3g

贮藏

密封。

清气化痰丸说明书

药品类型

中药

药品名称

清气化痰丸

药品汉语拼音

药品英文名称

成份

性状

作用类别

适应症/功能主治

清肺化痰。用于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痰黄稠黏、胸腹满闷。

规格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小儿酌减。

禁忌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寒咳嗽,痰湿阻肺者不适用。

4.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5.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8.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9.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2.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摄生众妙方》卷六之清气化痰丸

方名

清气化痰丸

组成

半夏8两(大者佳),南星8两,白矾8两,皂角8两,生姜8两(上用水浸2日,同煮至南星无白点为度,拣去皂角,只用南星、半夏、姜3味,各切片晒干为末,入后药),橘红4两,神曲4两(炒),麦芽4两(炒),黄连4两(酒炒),香附4两(童便浸),白术4两,紫苏子3两(炒),杏仁3两(去皮尖),山楂3两,枳实3两(去瓤,麸炒),黄芩3两(枯片者,酒炒),厚朴(姜制)3两,青皮1两5钱(去瓤),干葛1两5钱,茯神1两,川芎1两,藿香5钱。

主治

《摄生众妙方》卷六之清气化痰丸主治饮食积滞,痰火郁结,气不升降者。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临卧或食远茶清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同前末和合,以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回春》卷二之清气化痰丸

方名

清气化痰丸

组成

橘红(盐水洗,去白)2两,香附米(盐水浸,炒)3两,青黛4钱,半夏(温水洗7次,姜汁浸炒)2两,片芩(酒炒)1两,贝母(去心)2两,天门冬(水泡,去心)2两,瓜蒌(去壳;微炒,另研)2两,桔梗(去芦)2两,杏仁(水泡,去皮尖,微炒)2两,枳实(去瓤,麸炒)2两,山楂肉(蒸,去核)2两,黄连(去毛,姜汁炒)2两,白茯苓(去皮)2两,白术(不油者)2两,苏子(微炒)2两,连翘(去梗)1两,海石1两(另研),皂角(火炮,去皮弦子)1两(熬膏)。

功效

《回春》卷二之清气化痰丸具有化痰顺气,开郁清火,宁嗽止喘之功效。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后白汤送下;清茶亦可。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神曲、竹沥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医学启蒙》卷三之清气化痰丸

方名

清气化痰丸

组成

橘红1斤(去白),枳壳8两(麸炒),黄芩8两(酒浸),半夏曲8两(炒),赤茯苓8两,生甘草5两,山栀仁8两(炒),桔梗5两,滑石8两,天花粉8两,连翘5两,薄荷叶4两,荆芥穗5两,当归尾8两(酒洗)。

功效

《医学启蒙》卷三之清气化痰丸具有降火顺气清痰,常服利隔宽中之功效。

主治

《医学启蒙》卷三之清气化痰丸主治痰火。

用法用量

食远白汤,茶清化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水滴为丸,如绿豆大。

《古今医鉴》卷四引刘少保方之清气化痰丸

方名

清气化痰丸

组成

南星2两,半夏2两,白矾2两,芽皂2两(不锉),生姜2两(上将南星、半夏、芽皂、生姜用水浸1宿,将星、半、姜锉作粗片,入白矾同煮,至南星无白点,去皂不用,余者晒干,入后药),青皮(麸炒)5钱,陈皮(去白)1两,枳实(麸炒)1两,白术1两,干葛5钱,白茯苓1两,苏子(炒)1两,莱菔子(炒)1两,瓜蒌仁1两,黄芩8钱,黄连5钱,海粉7钱,香附1两,神曲(炒)2两,麦芽(炒)2两,山楂肉1两。

主治

《古今医鉴》卷四引刘少保方之清气化痰丸主治一切痰饮咳嗽,头旋目眩,胸膈痞闷气滞、食积酒积,呕吐恶心。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加减

气滞;加白豆蔻1两。

制备方法

共为细末,以竹沥、生姜汁调,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丹溪心法附余》卷九之清气化痰丸

方名

清气化痰丸

组成

半夏(汤洗7次)2两,陈皮1两半(去白),茯苓(去皮)1两半,薄荷叶5钱,荆芥穗5钱,黄芩1两(酒浸,炒),连翘1两,栀子仁1两(炒),桔梗1两(去芦),甘草(炙)1两。

功效

《丹溪心法附余》卷九之清气化痰丸具有清头目,凉膈,化痰利气之功效。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后、临卧各1服。

加减

如胃肠燥实,加酒炒大黄、芒消各1两。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生姜汁煎水,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附注

《仁斋直指附遗》有苍术、香附子各一两。

《景岳全书》卷五十五引丹溪方之清气化痰丸

方名

清气化痰丸

组成

南星(制)3两,半夏5两(制),黄连5两,黄芩5两,瓜蒌仁4两,杏仁4两(去皮尖),茯苓4两,枳实6两(炒),陈皮6两,甘草2两。

主治

《景岳全书》卷五十五引丹溪方之清气化痰丸主治上焦痰火壅盛,咳嗽,烦热口渴,胸中痞满。痰实,胸膈不利,头目不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生姜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附注

方中甘草用量原缺,据《赤水玄珠》补。

《医方考》卷二之清气化痰丸

方名

清气化痰丸

组成

陈皮2两(去白),杏仁2两(去皮尖),枳实2两(麸炒),黄芩2两(酒炒),瓜蒌仁2两(去油),茯苓1两,胆南星1两半,半夏(制)1两半。

功效

《医方考》卷二之清气化痰丸具有清肺止咳,降逆化痰之功效。

主治

《医方考》卷二之清气化痰丸主治诸痰火症。

用法用量

生姜汁为丸服。

各家论述

1.《医方考》:气之不清,痰之故也,能治其痰则气清矣。是丸也,星、夏所以燥痰湿,杏、陈所以利痰滞,枳实所以攻痰积,黄芩所以消痰热,茯苓之用渗痰湿也。若瓜蒌者,则下气利痰云尔。

2.《医方集解》:此手足大阴之药,治痰火之通剂也。气能发火,火能役痰,半夏、南星以燥湿气,黄芩、栝楼以平热气,陈皮以顺里气,杏仁以降逆气,枳实以破积气,茯苓以行水气。水湿火热,皆生痰之本也,火退则还为正气而安其位矣。故化痰必以清气为先也。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清气化痰丸

方名

清气化痰丸

组成

南星(炙)32两,法半夏32两,神曲(炒)16两,麦芽(炒)16两,山楂(炒)16两,橘皮16两,枳实(炒)16两,白术(炒)16两,茯苓16两,苏子(炒)16两,莱菔子(炒)16两,瓜蒌子(炒)16两,香附(炙)16两,白豆蔻16两,青皮(炒)8两,葛根8两,黄连8两,黄芩(酒炒)12两8钱,海浮石(煅)12两2钱。

功效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清气化痰丸具有清肺止咳,降逆化痰之功效。

主治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清气化痰丸主治咳嗽气促,痰盛胸闷,气滞食积.呕吐恶心。

用法用量

每袋分3次,每日2次,渴开水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冷汗水泛为小丸,每16两用青黛7钱、滑石2两8钱为衣,闯亮,袋装6钱。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