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病理研究所成立

历史事件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2012年10月12日,复旦大学病理研究所揭牌成立,我国外科病理诊断奠基人顾绥远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同时举办。副市长沈晓明发来贺信。据悉,研究所集纳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病理学系以及所有附属医院病理科,将为病理医生搭建科研临床转化平台。

复旦大学病理研究所是复旦大学首个致力于病理转化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研究所。

诞辰100周年的顾绥岳教授是中国外科病理诊断的奠基人之一,亦是中比镭锭治疗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前身)病理科的创始人。他曾提出我国肿瘤的病理分类和分型标准;首次在上海开展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统计研究工作,建立全国首个肿瘤防治研究所——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等多项重要工作。

有着63年历史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目前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也是上海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的挂靠单位。医院2011年的病理会诊例数达到24000余例,其中疑难病例超过会诊总量的一半,在全国首屈一指。然而新近成立的复旦大学病理研究所所长、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杜祥教授指出,病理诊断不仅需要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还要拥有一定的科研转化能力,这就催生了我们为病理医师搭建一个科研实践平台的想法。

病理诊断被称为诊断中的“金标准”,病理医师也被喻为“法官”。“加强对于病理医师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颇为重要的”杜祥教授说:“复旦大学病理研究所的成立,将通过发扬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专科特色以及病理亚专科优势,加强病理住院医师的培养,提高临床应用能力。”据悉,肿瘤医院病理科早在2007年就建立了10个亚专科,并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所成立之后,将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病理学系以及各附属医院间加快亚专科平台的完善和联系,积极探索形成一套规范齐全的培养机制,在这一平台之上,加强病理人才专业素养的提高。”杜祥教授说。

临床治疗需要倡导个体化理念,病理诊断同样需要个体化。病理诊断已经从过去的形态诊断发展到形态-免疫组化-分子病理相结合的综合诊断模式,病理诊断已不仅限于肿瘤分类、分型,而更与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息息相关。“我们发现恶性肿瘤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身患同样的肿瘤,其分子遗传学改变不尽一致,最后导致患者治疗反应和预后的差别。因此尽快建立分子病理技术平台,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是目前最为迫切的任务”杜祥教授说:“以肿瘤医院为例,2011年分子病检测例数超过4000,检测项目也每年增加,为精确的病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杜祥教授补充道:“复旦大学病理研究所,今后将依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强大的基础研究实力,结合各附属医院的临床标本和数据,聚焦高发恶性肿瘤,建立与治疗和预后相关分子分型模型,加快发现靶向治疗中的新靶点,尽快为一些目前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癌肿患者,寻找到一条新的‘生命通道’。”

除了为治疗提供最为精确的诊断结果,杜祥教授表示,复旦大学病理研究所还将力争建立恶性肿瘤易感基因谱和基因突变谱,构建肿瘤风险预警模型,寻找恶性肿瘤有价值的早期诊断标志物,通过验证应用于临床,为普通市民尽早发现肿瘤提供一种较为简易的检查项目。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用户喜欢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