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后脱位 2009年01月20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分类

普通外科

疾病概述

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当髋关节屈曲90°时同时在内收内旋位,此时股骨头已超越髋臼边缘,不再抵触髋臼骨面而抵在关节囊上。股骨颈前缘被髋臼前内缘挡住,形成以支点为中心的横杆,如外力继续作用,薄弱的后关节囊壁即发生破裂。暴力来自膝部向骨盆或骨盆推向股部即可发生后脱位。如坐在公共汽车上,髋、膝屈曲各90°并内收位(即一腿搭在另一腿上,即所谓二郎腿),骨盆固定暴力经膝部向后即可发生后脱位或者膝顶住前面靠背当猛裂刹车或撞车时暴力经躯干骨盆推向前方也同样可引起髋关节后脱位。若下肢内收较少,股骨头撞击髋臼后缘,可合并髋臼后唇撕裂骨折,或股骨颈骨折,撞击或牵拉坐骨神经而产生神经挫伤。髋关节后脱位有4种类型:I型单纯性后脱位不伴骨折。 Ⅱ型后脱位伴有臼后缘小片骨折。Ⅲ型脱位伴有髋臼粉碎性骨折。 Ⅳ型脱位伴有股骨头下骨折。

疾病描述

构成髋关节的髋臼与股骨头两者形态上紧密配合,是一种典型的杵臼关节,周围又有坚强的韧带与强壮的肌群,因此只有强大的暴力才会引起髋关节脱位。在车祸中,暴力往往是高速和高能量的,为此多发性创伤并不少见。按股骨头脱位后的方向可分为前、后和中心脱位,以后脱位最为常见。

症状体征

有明显还好外伤史。

有效果明显的疼痛髋关节不能遇到活动 。

患肢缩短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不耐烦可以在臀部摸到脱出的股骨头大粗隆上移明显中心。

疾病病因

大部分髋关节后脱位发生于交通事故。发生事故时,病人的体位处于屈膝及髋关节屈曲内收,股骨则有轻度的内旋,当膝部受到暴力时,股骨头即从髋关节囊的后下部薄弱区脱出。

病理生理

大部分髋关节后脱位发生于交通事故。发生事故时,病人的体位处于屈膝及髋关节屈曲内收,股骨则有轻度的内旋,当膝部受到暴力时,股骨头即从髋关节囊的后下部薄弱区脱出。 分类 按有无合并骨折可以分成下列五型:

1、单纯性髋关节后脱位,无骨折,或只有小片骨折。

2、髋臼后缘有单块大骨折片。

3、髋臼后缘有粉碎性骨折,骨折块可大可小。

4、髋臼缘及壁亦有骨折。

5、合并有股骨头骨折。

诊断检查

1、有明显外伤史、通常暴力很大,例如乘车时一腿搭在另一腿上,膝盖顶住前座椅背,突然刹车时,膝部受撞击而产生脱位,或高空操作触电后摔下。

2、有明显的疼痛,髋关节不能活动。

3、患肢缩短,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4、可以在臀部摸到脱出的股骨头,大粗隆上移明显。

5、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经伤表现,大都为挫伤,2—3个月后会自行恢复,神经损伤原因为股骨头压迫,持续受压使神经出现不可逆病理变化。

6、X线检查 了解脱位情况以及有无骨折。

治疗方案

(一)第Ⅰ型的治疗

1、复位 髋关节脱位复位时需肌松驰,必须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下行手法复位。复位宜早,最初24—48小时是复位的黄金时期,最好尽可能在24小时内复位完毕,48—72小时候再行复位十分困难,并发症增多,关节功能亦明显减退。常用的复位方法Allis法,及提拉法。病人仰卧于地上,一助手蹲下用双手按住髁嵴以固定骨盆,术者面对病人站立,先使髋关节各屈曲至90度。然后以双手握住患者的蝈窝作持续的牵引,也可以前臂的上段套住蝈窝作牵引,待肌松驰后,略作外旋,便可以使股骨头还纳至髋臼内,可以感到明显的弹跳与响声。提示复位成功,复位后畸形消失,髋关节亦恢复,本法简便、安全最为常用。

2、固定 复位后用绷带将双踝暂时捆住一起,于髋关节伸直位下将病人搬运至床上,患肢作皮肤牵引或穿丁字鞋2—3周。不必石膏固定。

3、功能锻炼 需卧床休息4周。卧床期间作股四头肌收缩动作,2—3周后开始活动关节,4周黑扶双拐下地活动。3个月后可完全承重。

(二)第Ⅱ—Ⅴ型的治疗 对这些复杂性后脱位病例,目前在治疗方面还有争论,但考虑到合并有关节内骨折,日后产生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机会明显增多,因此主张早期切开复位与内固定。

预后及预防

避免创伤。

相关出处

《外科学第五版》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