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仪 2016年04月27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交仪为经穴别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7.。即蠡沟[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7.。《备急千金要方》:“女子漏下赤白,月经不调,灸交仪二十壮,穴在内踝上五寸。”《针灸资生经》作蠡沟穴别名:“蠡沟二穴,亦名交仪。”

[穴位基础信息表]蠡沟|Ligou|Likou|Insect Gutter|LR5|5|F5|F6|LE5|liv5|Li5

蠡沟为经穴名(Lígōu LR5)[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2.。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别名交仪[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92.。属足厥阴肝经[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2.。蠡沟是足厥阴肝经的络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2.[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蠡即贝壳,沟即水沟,腓肠肌外形酷似贝壳,穴在其内侧沟中,故名蠡沟[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2.

标准定位

蠡沟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足厥阴肝经的络穴[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蠡沟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正坐或仰卧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2.

蠡沟穴位于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近内侧缘处[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92.

蠡沟穴的位置[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2.

蠡沟穴的位置

蠡沟穴的位置

蠡沟穴的位置

蠡沟穴的位置

取法

蠡沟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正坐或仰卧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2.

正坐或仰卧位,先在内踝尖上5寸的胫骨内侧面上作一水平线,当胫骨内侧面的后中1/3交点处取穴。

穴位解剖

蠡沟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疏松,内行有浅静脉、皮神经和浅淋巴管。大隐静脉与隐神经伴行,并起自足背静脉网内侧部,经内踝的前方向上至小腿内侧面上行。下肢的浅淋巴管起自足趾,于足背、足底汇成淋巴管网。大部分浅淋巴管沿大隐静脉及属支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仅小部分浅淋巴管,沿小隐静脉汇入腘淋巴结。当针刺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后,可直抵无肌肉保护的胫骨骨膜。或经胫骨内侧,直抵骨后小腿三头肌中的比目鱼肌。该肌由胫神经支配。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胫骨骨面[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2.

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后方有大隐静脉通过[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92.

特异性

本经络穴。

功效与作用

蠡沟穴有疏肝理气、调理经脉的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2.

舒肝理气,调经止带。

主治病症

蠡沟穴主治肝肾、少腹、前阴等疾患: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崩漏、疝气、遗溺、癃闭、阴痛阴痒、强阳不倒、梅核气、善噫、少腹痛、腰痛、足寒胫酸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2.

现代又多用蠡沟穴治疗子宫内膜炎、肠疝痛、睾丸炎、性机能亢进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2.

蠡沟穴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疝气,小便不利,睾丸卒痛,遗精,足胫酸痛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92.

针麻常用穴。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性功能亢进,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尿闭,疝气。

其他疾病:梅核气,精神疾病,脊髓炎,心动过速,腰背部及膝关节急慢性损伤。

刺灸法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2.[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92.

1、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

2、沿胫骨后缘向上斜刺1.0-1.5寸,酸胀感可放散至膝。

灸法

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2.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92.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

蠡沟配阴陵泉、三阴交,有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胫部痠痛。

蠡沟配太冲、气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疝气及睾丸肿痛。

蠡沟配百会、关元,悬灸或隔附子饼灸,有温阳举陷升提的作用,主治子宫脱垂。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主气噫恐悸,气不足,腹中悒悒。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卒疝少腹肿,时少腹暴痛,小便不利如癃闭,数噫恐悸,少气不足,腹中痛悒悒不乐,咽中闷如有息肉状。背拘急不可俛仰。

《类经图翼》:主治疝痛,小腹满痛,癃闭脐下积气如石,数噫,恐悸少气。足胫寒痠,屈伸难。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