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癣 2009年01月22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别名

汗斑 紫白癫疯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疾病概述

花斑癣俗称汗斑,是皮肤表浅角质层慢性的真菌轻度感染,常无症状,或只有轻度瘙痒。此病是由嗜脂酵母圆形或卵圆形糠秕孢子菌所引起的。慢性感染、营养不良等,都可诱发本病。症状表现起初为许多细小点,很快斑点上的脱悄区扩大,融合成环状,颜色一般呈黄棕色或暗棕色,可出现粟粒、黄豆乃至指甲大小的圆形或卵圆形疹,表面覆有极薄糠状鳞屑。

内用药物疗法:

1、康唑片:每次200mg,每日1次,与早餐同服。

2、伊曲康唑胶囊:每次200mg,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

外用疗法:

1、搽药前先用温水湿润皮肤,再用棉球蘸洁尔阴原液涂搽所有皮损,揉搓10-15分钟。待30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每晚1次。

2、土槿皮10g,丁香10g,加入50-70%100ml酒精中浸泡1周后外擦,每日2-3次。

3、密陀僧粉剂干扑,每日2次。

疾病描述

花斑癣俗称汗斑,是一种皮肤浅表角质层慢性的轻度炎症,常无症状。其损害特征为散在或融合的淡色,或着色区上有糠秕状脱屑,好发于胸、腹、上臂及背部,有时也可波及面颈及其它部位。

症状体征

初起为许多细小斑点,很快其上脱屑区扩大,融合成环状并可见脱色斑点。损害颜色随患者的肤色而异,且与日晒、病情轻重等有关。有时可呈黄棕或暗棕色斑片,在黑皮肤上则呈淡灰色,极难辨认。有时位于毛孔周围,呈丘疹性损害,很少有炎症反应,好发于胸、背及腹部。在热带地区黑色婴儿中有时可见一种临床变型,损害起于尿布部位并很快发展使局部明显脱色,这型即为白色花斑癣或寄生性脱色斑。一般皮损以着色性斑及(或)脱色斑为主,可有痒感,出汗后更为明显。

疾病病因

此病是由一种嗜脂酵母--糠秕马拉色菌所引起,这是一种正常人皮肤上常见的腐物寄生菌。Roberts曾从92%的正常人头皮上分离出此菌,间或在背部、躯干、四肢及面部等分离到此菌。因此,仅属特殊情况下方能致病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在应用皮质类固醇的人群中容易发病,此时表皮细胞的更换周期延长,利于本菌生长,当停用激素后,花斑癣即见好转。在热带地区,约50%的人群患有本病,可能与人群中的皮肤表皮更换率减缓有关。也有人提出本病具家族易感性,营养不良或患有细胞外糖原沉积者易患本病,健康状况不良、慢性感染、出汗过度、甚或妊娠等均可诱发本病。全世界均有发病,然热带、亚热带地区更为多见。我国南方患本病者也较多。

诊断检查

根据其临床表现,皮屑以10%氢氧化钾液直接涂片找到弯曲或弧形的糠秕酵母菌丝或圆形孢子,本病的诊断并不困难。有时皮损在滤过紫外灯下呈黄色荧光,对诊断更有帮助。但有时由于患者已自行治疗,外用油膏之类药物可使皮损变成不典型,有时查菌不易发现,荧光也不明显,则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白癜风  主要为成片皮肤色素缺失而呈白色,其边缘可有色素沉着。一般无脱屑,无痒感,也无出汗过多后加重史等,加以查菌持久阴性等更有助于鉴别。

(2)玫瑰糠疹  本病初起有母斑,迅即波及全身,为红色椭圆形斑,中央有糠秕状鳞屑,其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检查真菌阴性。

(3)红癣  常局限于腋下、乳房下及腹股沟等皮肤皱折或折迭部位,皮损颜色稍红,鳞屑不易脱落,10%氢氧化钾液涂片不易找到红癣菌,需作特殊染色才可发现。

治疗方案

用水杨酸、苯甲酸制剂、1%益康唑、联苯苄唑或特比萘芬、萘替芬、克霉唑霜或酊剂有一定疗效,但难以根除。25%硫代硫酸钠外涂后再涂以3%稀盐酸,使产生新生态的硫以达到杀菌的目的,有一定疗效。近来可用酮康唑、硫化硒吡硫洗剂,内服氟康唑、伊曲康唑等亦可治愈。

特别提示

花斑癣中医称“紫白癫疯”。是由一种真菌--圆形糠秕孢子菌所引起的。而这种菌是正常人体皮肤上常见的腐生寄生菌,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能使人患病。

花斑到了秋凉后可以自行消退,但也容易留下色素减退斑,来年热天又可能复发。

中医药浴对预防花斑癣有很好的效果,常用的有艾叶浴、薄荷浴、菊花浴、青蒿浴、食醋浴、盐水浴等,方法非常简单,就是用上述中药熬水洗澡,每周一次即可。

花斑癣治疗起来也很容易,通常使用3%的克霉唑霜,或达克宁霜涂搽患处。涂搽前应先洗澡,最好用丝瓜瓤轻轻擦去鳞屑,然后再涂药。涂的范围应大一些,可超过病变范围的2倍,一般应连续涂2至3周。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