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头痛 2016年07月14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风热头痛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5.。是指外感风热引起的头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5.。见《外台秘要》卷十五。

风热头痛的症状

《医林绳墨·头痛》:“上攻头目,或连齿鼻不定而作痛者,此为风热之头痛也。”

《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因风热痛者,必兼目昏鼻塞。”

症常见头部胀痛,恶风发热,或鼻塞流浊涕,或目赤面红,口渴喜饮,便秘溺赤,苔薄黄,脉浮数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5.

风热头痛的治疗

治宜石膏散、荆芥散、神芎散、桑菊饮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5.

关于头痛

头痛(headache[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8.。是指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亦称头疼[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8.。出《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头部疼痛,包括头的前、后、偏侧部疼痛和整个头部疼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8.

头痛的中医分类

按病因

从病因分,有外感头痛,可由感冒风寒、风热、风湿,伤暑,火邪致痛及伤寒头痛等;有内伤头痛,可由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肝阳、伤食、瘀血致痛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8.

外感头痛

外感头痛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头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7.

《景岳全书·杂证谟》:“外感头痛,自有表证可察,盖其身必寒热,脉必紧数,或多清涕,或兼咳嗽,或兼脊背酸痛,或兼项强不可以左右顾,是皆寒邪在经而然。”

本症起病较急,头痛持续不解,并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骨节疼痛,咳嗽等,多属实证[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7.

由于外邪性质,受邪部位和疾病发展阶段的不同[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7.。外感头痛有伤风头痛、伤寒头痛、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伤暑头痛、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等不同名称[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7.

伤风头痛

伤风头痛指伤于风邪的头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3.

《脉因证治·头目痛》:“伤风头痛,或半边偏痛,皆因冷风所吹。”

《医林绳墨·头痛》:“有风寒克于头,令人鼻塞声重,自汗恶风,此伤风之头痛也。”

《医学六要·头痛》:“伤风头痛,脉缓而浮,或左脉微急,证兼鼻塞,眼胀目赤,伤风头痛也。宜解肌,冬月桂枝汤,余月十味芎苏饮。”

伤寒头痛

伤寒头痛指外感风寒表证而见头痛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6.

《兰室秘藏·头痛门》:“风寒伤上,邪从外入,客于经络,令人振寒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池、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汗之则愈,此伤寒头痛也。”

《医学六要·头痛》:“伤寒头痛,脉浮而紧,身形拘急,恶寒脊强,身大热。”

治宜疏寒解表,选用麻黄汤、羌活冲和汤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6.

风寒头痛

头痛·风寒证(headache with wind-cold syndrome[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又称风寒头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7.[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是指外感风寒邪气,以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头痛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症状:外有风寒表证而头痛剧烈[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7.。《罗氏会约医镜·杂证》:“外感风寒,头痛暴甚。”症见头痛或连及项背,恶风寒,骨节酸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7.

治疗:治宜疏风散寒,用桂枝羌活汤、川芎茶调散、祛风立效散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7.。本证可见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7.

风热头痛

风热头痛指外感风热引起的头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5.。见《外台秘要》卷十五。

《医林绳墨·头痛》:“上攻头目,或连齿鼻不定而作痛者,此为风热之头痛也。”

《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因风热痛者,必兼目昏鼻塞。”

症常见头部胀痛,恶风发热,或鼻塞流浊涕,或目赤面红,口渴喜饮,便秘溺赤,苔薄黄,脉浮数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5.。治宜石膏散、荆芥散、神芎散、桑菊饮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5.

风湿头痛

风湿头痛指风邪、湿痰所致的头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6.

《赤水玄珠·头痛门》:“风湿头痛亦作痰患。”

症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腹胀,恶心纳呆,口干少饮,苔腻,脉濡或浮缓[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6.

治宜祛风化湿,可用玉壶丸、加减神术散、羌活胜湿汤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6.

伤暑头痛

伤暑头痛指感受暑气所致的头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5.

《世医得效方》卷二:“伤暑头痛,浓煎葱白汤。”

症见头胀痛,身热汗多,心烦口渴,面垢,舌苔腻或黄腻,脉微带数[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5.

治宜清暑渗湿,方用香薷散加茵陈、黄连、车前子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5.

太阳头痛

1.太阳头痛指伤寒太阳病而见头痛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8.

《兰室秘藏·头痛》:“故太阳头痛,恶风,脉浮紧。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

2.太阳头痛指头痛而在太阳经脉循行部位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8.

《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

阳明头痛

1.阳明头痛指伤寒阳明病而见头痛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5.

《兰室秘藏·头痛门》:“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为主。”

2.阳明头痛指头痛而在阳明经脉循行部位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5.

《冷庐医话·头痛》:“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

少阳头痛

1.少阳头痛指伤寒少阳病而见头痛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3.。见《兰室秘藏·头痛门》:“少阳经头痛,脉弦细,往来寒热,柴胡为主。”

2.少阳头痛指头痛而在少阳经脉循行部位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3.

《冷庐医话·头痛》:“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

内伤头痛

内伤头痛指人体脏腑、气血损伤,或内邪上扰所致的一类头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4.

《景岳全书·杂证谟》:“至若内伤头痛,则不得以三阳为拘矣。”

内伤头痛,一般起病较缓,时作时止,遇劳累受风,或情志刺激则常易发作,并有脏腑气血不足或内邪的证候[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4.

《症因脉治·头痛论》:“头痛之因,或元气虚寒,遇劳即发,或血分不足,阴火攻冲,或积热不得外泄,或积痰留饮,或食滞中焦,或七情恼怒,肝胆火郁,皆能上冲头角,而成内伤头痛之症也。”

内伤头痛以虚证居多[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4.。有气虚头痛,血虚头痛,阴虚头痛,阳虚头痛,肾虚头痛,瘀血头痛,痰湿头痛,肝阳头痛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4.

气虚头痛

气虚头痛指气虚清阳不升所致的头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2.。见《脉诀·头痛》。

《兰室秘藏·头痛门》:“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者,肠胃之所生,乃气虚头痛也。”

常兼有神疲乏力,饮食无味,脉弱,或大而无力,遇劳则头痛更甚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2.

治宜健脾益气,可用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加黄芪、蔓荆子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2.。本证可见于贫血、紧张性头痛等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2.

血虚头痛

血虚头痛指阴血亏损不能上荣所致的头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7.

《兰室秘藏·头痛门》:“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

症见眉尖至头角抽痛,善惊惕,脉芤,或见头隐隐作痛,头晕目花,面色㿠白,心悸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7.

治宜补血为主,可用四物汤加味[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7.。本证可见于贫血、血管性头痛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7.

阴虚头痛

阴虚头痛指阴血及阴精亏损所致的头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1.

《景岳全书·杂证谟》:“阴虚头痛,即血虚之属也,凡久病者多有之。”因阴虚水亏,虚火易动所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1.

症见头痛而兼心烦内热,面红升火,失眠,舌红,脉弦细数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1.

治宜滋阴降火,可用滋阴八味煎、玉女煎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1.。如阴虚而火不旺者,治当滋阴补血,可用六味地黄丸、四物汤、左归饮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1.。本证可见于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紧张性头痛等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1.

阳虚头痛

阳虚头痛指阳气不足,无力升举所致的头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7.

《景岳全书·杂病谟》:“阳虚头痛,即气虚之属也。亦久病者有之,其证必戚戚悠悠,或羞明,或畏寒,或倦怠,或食饮不甘,脉必微细,头必沉沉,遇阴则痛,逢寒亦痛。”

肾虚头痛

肾虚头痛指肾中元阴或元阳虚衰所致的头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34.

《证治准绳·头痛》:“下虚者,肾虚也,故肾虚则头痛。”

肾阴虚为主者,症见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34.

治宜滋补肾阴为主,可用六味丸、大补元煎加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34.。肾阳虚为主者,则头痛而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34.。治宜温补肾阳,可用右归丸、正元丹等方加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34.。《类证治裁·头痛》:“肾虚水泛者,头痛如破,昏重不安,六味汤去丹皮,加沉香,更以七味丸,人参汤下。”

瘀血头痛

瘀血头痛指头部外伤或由久病人络引起的头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7.。见《医碥·头痛》。

症见头痛如锥刺,痛有定处,时发时止,经久不愈,或面色晦滞,舌有瘀斑,脉涩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7.

《医林改错》以头痛“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方不效”者,属瘀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7.。宜活血化瘀为主[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7.。常用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加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7.

兼气虚者加黄芪,痛甚者加全蝎、蜈蚣、地龙、白芷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7.。本证可见于血管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7.

痰湿头痛

痰湿头痛指痰湿上蒙所致的头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65.

《张氏医通·诸痛门》:“有痰湿头痛,其人呕吐痰多,发作无时。”

症见头部沉重,疼痛如裹,胸脘满闷,呕恶痰多,发作无时,舌苔白腻,脉滑[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65.

治宜化痰祛湿,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芎辛汤、导痰汤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65.。本证可见于肌肉紧张性头痛等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65.

肝阳头痛

肝阳头痛指肝阳上扰所致的头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4.

《类证治裁·头痛》:“内风扰巅者,筋惕,肝阳上冒,震动髓海。”

症见头角及巅顶掣痛,眩晕烦躁易怒,睡眠不宁,脉弦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4.

治宜平肝潜阳为主,用天麻钩藤饮、珍珠母丸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4.。《医醇賸义·诸痛》:“有因于火者,肝阳上升,头痛如劈,筋脉掣起,痛连目珠,当壮水柔肝,以息风火。” 用羚羊角汤、龙胆泻肝汤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4.。本证常见于高血压病、血管性头痛、眼原性头痛等疾患[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4.

按经络

从经络分,有三阳头痛(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三阴头痛(太阴头痛、厥阴头痛、少阴头痛)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8.

三阳头痛

三阳头痛是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的合称[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冷庐医话》卷三:“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

治疗当于疏邪治痛方中酌加引经药[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如太阳用羌活,阳明用白芷,少阳用川芎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

三阴头痛

三阴头痛是太阴头痛、厥阴头痛、少阴头痛的合称[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罗氏会约医镜·论头痛》:“太阴头痛,脉沉缓,身体沉重,或腹痛,必有痰也,以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少阴头痛,脉沉细,必寒厥,以麻黄、附子、细辛为主;厥阴头痛,脉浮缓,项痛,吐痰,以吴茱萸,川芎为主。”

按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发作规律及疼痛部位

从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发作规律及疼痛部位分,有真头痛、头风、偏头痛、雷头痛、脑风、巅顶痛、久头痛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8.

真头痛

真头痛指头痛危症[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3.

《黄帝内经灵枢·厥病》:“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

《辨证录·头痛门》:“人有头痛连脑,双目赤红,如破如裂者,所谓真正头痛也。此病一时暴发,法在不救,盖邪入脑髓而不得出也。”

症见剧烈头痛,连脑户尽痛,手足逆冷至肘膝关节[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3.。病情危重,宜急灸百会穴,服黑锡丹及大剂参附汤或救脑汤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3.

头风

头风指头痛经久难愈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7.。《医林绳墨·头痛》:“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头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也,头风作止不常,愈后触感复发也。”

多因患者素有痰火,风寒客之则热郁而闷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7.

《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头风之症。素有痰饮,或栉沐取凉,或久卧当风,以致贼风入脑入项。自颈以上,耳目口鼻眉棱之间,有麻痹不仁之处。或头重,或头晕,或头皮顽厚,不自觉知,或口舌不仁,不知食昧。或耳聋,或目痛,或眉棱上下掣痛,或鼻闻香极香,闻臭极臭,或只呵欠而作眩冒之状。热者消风散;冷者追风散。头风发时闷痛,必欲棉裹者,热郁也,二陈汤加酒芩、荆芥、川芎、薄荷、石膏、细辛。”

头风痛在一侧者,名偏头风;两太阳连脑痛者,名夹脑风;头风而见头面多汗,恶寒者,名首风[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7.

偏头痛

偏头痛又称头偏痛、偏头风[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98.

《兰室秘藏·头痛门》:“如头半寒痛者,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此偏头痛也。”

《医林绳墨·头痛》:“有偏头痛者,发则半边痛,然痛于左者属气,此气胜生风也,宜以驱风顺气为先,如防风通圣散之类;痛于右者属痰,此风胜生痰也,治宜清痰降火为要,如贝母、二陈加芩、栀、甘菊之属。”

脑风

脑风指风冷袭侵脑户的病证[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55.。见《黄帝内经素问·风论》。

《圣济总录》卷十五:“风生高远,始自阳经,然督脉阳维之会,自风府而上至脑户。脑户者,督脉足太阳之会也。……今风邪客搏其经,稽而不行,则脑髓内弱,故项背怯寒,而脑户多风冷也。”

《证治准绳·头痛总论》:“项背怯寒,脑户极冷,神圣散主之。”亦指邪气上熏而头痛不止之症[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55.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病源流》:“亦有风邪但攻于上焦,而邪气上熏,令人日夜头痛不止者,亦为脑风,宜太阳丹。”

巅顶痛

巅顶痛是顶巅痛的别称[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83.。指头顶部疼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4.

《医林绳墨·头痛》:“足太阳膀胱之脉,起于目锐眦,上额交巅,令人头痛,则曰巅顶痛。”

《丹溪心法·头痛》:“如顶巅痛,宜藁本、防风、柴胡。”

《医宗必读·头痛》:“太阳、厥阴巅顶痛,宜来复丹。”

《证治汇补·头痛》:“巅顶痛属肾。”

巅顶痛由肾虚、相火偏旺,循督脉上扰所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4.。可用三才汤加牡蛎、龟甲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4.

久头痛

久头痛指经久不愈的头痛证[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2.

《丹溪心法附余·风热门》:“久头痛病,略感风寒便发,寒月须重绵厚帕包裹者,此属郁热,本热而标寒。”

《明医杂著》薛立斋注:“久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乃风毒上攻,有血虚者,有诸经气滞者,有气虚者,有四气外伤,有劳役所伤,有可吐者,有可下者,当分虚实寒热兼变而治之。”

多属气血阴阳内伤,或内夹痰涎风火,郁遏头部经络,气血壅滞所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2.。如头风、偏头风、气虚头痛、血虚头痛、郁热头痛、痰厥头痛等,多属久头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2.

头痛的病因病机

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于此[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8.。凡六淫外感,脏腑内伤,导致阳气阻塞,浊邪上踞,肝阳上亢,精髓气血亏损,经络运行失常者,均能发生头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8.

若风邪侵袭上犯巅顶,经络阻遏,或挟湿邪蒙蔽清窍可发头痛;亦有情志所伤,肝失疏泄,气滞不畅,郁而化火,上扰清窍而致头痛;亦有肾水不足,脑海空虚,水不涵木而致头痛;亦有禀赋虚弱,营血亏虚,不能荣于脑而致头痛;或恣食肥甘,脾失健运,湿痰上蒙而致头痛;或外伤跌仆,气血瘀滞,脉络被阻而致头痛。

头痛的症状

临床上,以风邪袭络、肝阳上亢、痰浊阻遏、瘀血阻络及气血虚弱等因所致的头痛为多见[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

风邪袭络者,头痛阵作,或抽掣、胀急[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其中头痛剧烈、经久不愈、时作时止而呈发作性者,称“头风”[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

肝阳上亢者,头痛目眩、巅顶及颞侧疼痛为重,伴心烦善怒、面赤口苦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

痰浊阻遏者,头痛昏蒙、胸脘痞闷、纳呆呕恶[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

瘀血阻络者,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如锥如刺[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

气血亏虚者,痛势较缓,头目昏重、神疲面白、劳则加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

头痛的辨证分型

外感头痛 发病较急,头痛连及项背。

风寒为重:头痛兼见恶风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为重:头痛而胀,发热,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苔黄,脉浮数。

风湿为重:头痛如裹,痛有定处,肢体困倦,苔白腻,脉濡。

内伤头痛 发病较缓。

肝阳上亢:头痛目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肾虚髓不上承:头痛眩晕,耳鸣腰痛,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舌红苔少,脉细无力。

气血虚弱:头痛昏重,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劳则加甚,舌淡,脉细弱。

痰浊上蒙清窍:头痛昏蒙,胸脘痞闷,呕吐痰涎,苔自腻,脉滑。

血瘀阻络:头痛迁延日久,或头有外伤史,痛有定处如锥刺,舌质暗,脉细涩。

头痛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头痛有一定效果,如多次治疗无效或逐渐加重者,须查明原因,治疗原发病。

体针

取百会、风池、太阳等穴为主[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巅顶痛者属厥阴经,加通天、前顶、太冲、涌泉;前头痛者属阳明经,加上星、头维、合谷、内庭;后头痛者属太阳经,加天柱、后顶、后溪、昆仑;侧头痛者属少阳经,加太阳透率谷、外关、足临泣[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此外,风邪袭络者加合谷、列缺;肝阳上亢者加太冲、三阴交;痰浊阻遏者加丰隆、中脘;瘀血阻络者加痛点放血;气血亏虚者加气海、足三里、脾俞、肝俞、肾俞[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

外感头痛

治则 祛风散寒,化湿通络

处方 百会 太阳 风池 合谷

方义 以祛风为主。详述

随证配穴 前头痛-印堂,偏头痛-外关,后头痛-天柱,头顶痛—四神聪,风热—曲池,风寒—风门拔火罐,风湿—头维、阴陵泉。

操作 毫针刺,泻法,风寒可配合灸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

内伤头痛

肝阳上亢:

治则 平肝潜阳,滋水涵木

处方 百会 风池 太冲 太溪

方义 旨在平肝。详述

随证配穴 胁痛、口苦-阳陵泉。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2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

肾虚头痛

治则 滋阴补肾

处方 百会 肾俞 太溪 悬钟

方义 脑为髓海,肾虚脑海空虚,督脉入络于脑,取百会调气血以荣脑髓,肾俞、太溪俞原相配,补肾益髓;悬钟为髓之会,益髓健脑。

随证配穴 遗精带下—关元、三阴交;少寐—心俞。

操作 毫针刺,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血虚头痛

治则 益气养血,活络止痛

处方 百会 心俞 脾俞 足三里

方义 督脉入络于脑,百会调补经气,和络止痛;心主血,脾统血,取心脾背俞穴以补益心血,健脾养血;取足三里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随证配穴 纳差—中脘;心悸—大陵。

操作 毫针刺,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痰浊头痛

治则 健脾涤痰,降逆止痛

处方 头维 太阳 丰隆 阴陵泉

方义 痰阻经脉,经气不通,取头维、太阳通络止痛;丰隆调理中气,降逆化痰,阴陵泉健脾利湿,理气化痰,通络止痛。

随证配穴 胸闷—膻中,呕恶—内关。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瘀血头痛

治则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方 阿是穴 合谷 血海 三阴交

方义 瘀血阻滞,经脉不通,根据“以痛为输”和“血实者决之”的治疗原则,取阿是穴泻之,祛瘀通络;合谷行气通络,祛瘀止痛,血海行气活血;三阴交健脾舒肝,行气通络。

随证配穴 肝郁—太冲。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耳针

取枕、额、脑、神门等穴,留针20~30分钟,或埋针3~7日[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顽固性头痛可在耳背静脉放血[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