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2014年09月09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丁香,中药名。出《药性论》。又名雄丁香、公丁香、丁子香、支解香、瘦香娇、如宇香、索瞿香、百里馨。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拉丁名:Eugeniacaryophyllata Thunb[ Syzygium aromaticum(L.)Merr. et Perry])的花蕾。产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东非沿海国家,我国广东、海南有栽培。丁香味辛,性温。入胃、脾、肾经。具有温中降逆,暖肾助阳,杀虫之功效。治脘腹冷痛,呃逆,反胃,呕吐,泻利,疝瘕,痃癖,阳痿,子宫虚冷,寒湿带下,癣症。煎服:1.5~4.5g。3.治体癣,足癣,跌打损伤。酒浸涂擦。畏郁金。忌见火。丁香树皮:亦治脘腹冷气诸病,可代丁香。花蕾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β-丁香烯和乙酰丁香油酚,还含苯甲酸乙酯、齐墩果酸、山柰酚、丁香色酮苷、丁香鞣质等。丁香为芳香健胃剂,可增强消化能力,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保护受损胃黏膜。其乙醇浸液及丁香油、丁香油酚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及肺炎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表皮真菌也能抑制。丁香油口服有驱蛔作用,但转阴率低。丁香水提物等可抑制血栓形成,抗诱变。丁香还可镇痛、抗凝血、抗缺氧[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

丁香的异名/别名

丁子香(《齐民要术》),支解香、瘦香娇(侯宁极《药谱》),雄丁香(《本草蒙筌》),公丁香(《本草原始》),如宇香、索瞿香、百里馨(《新本草纲目》)。

丁香药材基原

丁香为桃金娘科丁子香属植物丁香(拉丁名: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Syzy-gium aromaticum (L.)Merr. et Perry [E. aromaticeaKuntze])的花蕾[参考资料]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

丁香原植物形态

丁香为常绿乔木,高达10m。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长5~10 cm,宽2.5~5 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花芳香,组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萼肥厚,绿色后变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状,4裂;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1.5 cm,直径5~8 mm,先端宿存萼片,种子长方形。

原产马来群岛及非洲。现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有栽培。

本植物的树皮(丁香树皮)、树枝(丁香枝)、树根(丁香根)、果实(母丁香)、花蕾的蒸馏液(丁香露)及其挥发油(丁香油)亦供药用,另设专条[参考资料]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

丁香

丁香(图出《中药大辞典》)

丁香的栽培

生物学特性

丁香喜热带海洋性气候。幼龄树生长缓慢,喜阴,不耐暴晒;成龄树喜光,需充足阳光才能早开花,开花多。适宜生长温度26~30℃,低于3℃植株死亡。怕寒,忌水涝。宜选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偏酸性的砂壤土栽培为佳[参考资料]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

繁殖方法

丁香以种子繁殖。从5~6年生留种植株上于5~6月果实为紫红色时,及时采收,且随采随播,若不能及时播种,最好剥掉果肉放入潮湿细沙或湿木糠中贮藏,以免干死。处理后的种子,最佳播种时间为8~9月。开沟点播,行距15 cm,粒距5~10 cm,种子平放或直放,胚根朝下,播种后覆土1 cm,鲜果播后35~45 d出苗,处理后的种子10 d左右出苗,避免直射光照射幼苗。苗长至4~5 cm,具两片幼叶时,即可移栽于苗床或移人营养袋里继续育苗。苗高6~10 cm,有4~6对真叶时按行株距25cmX20 cm移植,移栽时需带土团。苗高40~50 cm时,按行株距6mX5m定植[参考资料]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

田间管理

丁香幼树可与木薯、香蕉间作或搭荫棚,并在株间栽种绿肥,干旱及时灌水,雨季开沟排水。前3年每年中耕除草并结合追肥3~4次,培土。剪去主杆70~100 cm下侧枝,上部枝叶亦可适当修剪。注意营造防风林带,以免风害[参考资料]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

病虫害防治

丁香的病害有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1: 1: 120的波尔多液或50%的可湿性甲基托布津1000倍溶液喷射。虫害主要为介壳虫[参考资料]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

丁香采收加工

丁香定植后5~6年开花,花蕾开始时呈白色,渐次变绿色,最后呈鲜红色时采集,除去花梗,晒干[参考资料]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

药材丁香的产地

丁香(拉丁名:Flos Caryophylli[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主产于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以及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尼等地。现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亦有栽培[参考资料]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

丁香的性状

丁香花蕾略呈研棒状,长1~2 cm。花冠圆球形,直径0.3~0.5 cm,花瓣4,覆瓦状抱合,棕褐色或黄褐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长0.7~1.4 cm,直径0.3~0.6 cm,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参考资料]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

药材丁香的鉴别

(1)萼筒中部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有较厚角质层。皮层外侧散有2~3列径向延长的椭圆形油室,长150~200μm;其下有20~50个小型双韧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围有少数中柱鞘纤维,壁厚,木化。内侧为数列薄壁细胞组成的通气组织,有大形细胞间隙。中心轴柱薄壁组织间散有多数细小维管束,薄壁细胞中含众多细小草酸钙簇晶。粉末特征:暗红棕色。纤维梭形,顶端钝圆,壁较厚。花粉粒众多,极面观三角形,赤道表面观双凸镜形,具3副合沟。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4~26μm,多存在于较小的薄壁细胞中。油室多破碎,分泌细胞界限不清,含黄色油状物。

丁香花蕾外形

丁香(花蕾)外形(图出《中药大辞典》)

(2)取本品粉末1 g,置小试管中,加氯仿3ml,浸渍5 min,吸取氯仿浸液2~3滴于载玻片上,速加3%氢氧化钠的氯化钠饱和液1滴,加盖玻片,片刻即有簇状细针形丁香酚钠结晶产生。取以上氯仿浸出液,滴加适量50%氢氧化钾溶液与丁香酚作用,形成丁香酚钾的针状结晶。

(3)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0.5 g,加乙醚5ml,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丁香酚为对照品,加乙醚制成每1 ml含16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一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于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照气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丁香酚( C10H1202)不得少于11.0%。

丁香的主要化学成分

花蕾中含挥发油成分:即丁香油16%~18%,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 eugenol),占70%~85%,乙酰丁香油酚( acetyleugenol),占7%~17%,还有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葎草烯(humul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微量成分有丁香烯醇(caryophyllene alcohol),丁香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 oxide),水杨酸甲酯(methylsalicylate),苯甲酸甲酯(methylbenzoate),甲基正戊基甲酮(methyl n-amylketone),甲基正庚基甲酮(methyl n-heptylketone),2-庚醇(2-heptanol),2-壬醇(2-nonanol),糠醛(furfural),糠醇(furfurylalcohol),香草醛(vanillin),苯甲醛(benzaldehyde),苯甲醇(benzyl alcohol),乙酸苄酯(benzylacetate),间-甲氧基-苯甲醛(m-methoxy-benzaldehyde),α-衣兰烯(α-ylangene),胡椒酚(chavicol)[参考资料] 沙世炎,等.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法.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参考资料] 出山武,等,药学杂志(日),1971,91(12):1383. ,4'-反-丁香油酚(4'-trans-isoeugenol)[参考资料] Miyazawa M.C A, 2001, 135:235908. ,1,8-桉叶油素(1,8-cineole),环氧丁香烯( epoxycaryophyllin),桉叶素(cineole),香荆芥酚( carvacrol)等[参考资料] 余竞光,等,中草药,1981, 12 (8): 340. 。又含:2α-羟基齐墩果酸甲酯(2α-hydroxy-oleanolic acid methyl ester),以及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 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等的葡萄糖苷[参考资料] Brieskom C H, et al.Phytochemistry, 1975, 14(10):2308.,还得到丁香色酮苷( eugenoside)Ⅰ和Ⅱ[参考资料] 斋藤保,等.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5, 7(1):54.,丁香鞣质( eugeniin)[参考资料] Takechi M, et al.Planta Med, 1981. 42(1):69.[参考资料] Nonaka G I,et al.Chem Pharm Bull, 1980, 28(2):685.

花含齐墩果酸( oleanolic acid)[参考资料] Gasic O, et al.C A, 1970, 73:101968j.。黄酮及其苷类:鼠李素( thamnetin),山柰素(kaempferide),山柰酚(kaempferol)[参考资料] Hotong-Dorge M. Int Symp Chromatogr Electro-phoresis. 5th 1968. 467. [参考资料] Voesgen B, et al.C A, 1980,93:6293q.及其苷,槲皮素( quercetin)及其苷。挥发性成分:丁香色原酮(番樱桃素),甲基丁香色原酮( eugenitin)(番樱桃素亭),异甲基丁香色原酮( isoeugenitin)(异番樱桃素),去甲基异甲基丁香色原酮(isoeugenitol)(去甲基异番樱桃酚)[参考资料] Schmid H.C A, 1949, 43:6621i.[参考资料] Schmid H, et al.C A, 1950, 44:618i.[参考资料] Schmid H, et al.C A,1951, 45: 2002f. ,芳香醇(linalool),愈创木酚(guaiacol),乙烯基愈创木酚(vinyl guaiacol),大马烯酮(damascenone)[参考资料] Kollmannsberger H. Chem Mikrobiol,Technol Lebensm, 1994, 16(3/4):112.。酚性成分:3,3',4-三-O-甲基并没食子酸(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3-O-β-D-吡喃葡萄糖基-3,5,4'-三羟-7,3'-二甲氧黄酮(3-O-β-D-glucopyranosyl-3,5,4'-trihydroxy-7,3'-dimethoxyflavone),没食子酸(gallic acid)[参考资料] Park M K.C A,1997, 41(2):149. 。又含木麻黄亭碱( casuaricitin)[参考资料] Toda M B. C A, 2000, 132:275864.,多糖(antithrombotic polysaccharides)[参考资料] Lee J L. C A, 2001, 134:290184.,中性的葡萄糖(神经)鞘脂类,葡萄糖甘油脂[参考资料] Suzuki H.C A,2000, 135:179855.,马斯里酸(maslinic acid),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isorhamnetin 3-O-glucoside)[参考资料] Son K H. Nat Prod Sci, 1998, 4(4):263.,齐墩果树脂( clove oleoresin)[参考资料] 2hu H T.C A, 1998, 130:324476.,β-丁香烯( β-caryophyllene) [参考资料] Ghelardini C. C A, 2001, 136:79579.

丁香的药理作用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犬胃内灌注丁香浸出液,胃酸排出量和胃蛋白酶活力均增加[参考资料] 李在琉,等,中医杂志,1980, 21(2):148. 。水提取物灌胃对小鼠水浸应激溃疡、醚提取物对消炎痛诱发溃疡、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盐酸所致胃黏膜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参考资料] 陈光娟,等.中国中药杂志,1991, 16(7):429. 。醚提取物灌胃,抑制蓖麻油引起的小肠性腹泻。水提取物抑制番泻叶引起的大肠性腹泻[参考资料] 张明发,等.中药材,1992, 15(4):33.。十二指肠灌注醚提取物促进麻醉大鼠胆汁分泌[参考资料] 陈光娟,等.中国中药杂志,1991, 16(7):429.

抗炎镇痛作用

丁香醚提物和水提物灌胃降低乙酸提高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二甲苯性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性大鼠足跖肿胀,抑制乙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延长小鼠热痛反应潜伏期[参考资料] 张明发,等.中药材,1992, 15(4):33.。β-丁香烯在家兔结膜反射体内实验和大鼠横膈膜半隔膜体外实验中有局部镇痛作用[参考资料] Ghelardini C,et al.Farmaco, 2001, 56(5~7):387.

抑制微生物作用

乙醇提取物对青霉索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参考资料] Perez C, et al.Am J Chin Med, 1994, 22(2):169. 。丁香提取物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参考资料] Bae E A, et al.Biol Pharm Bull, 1998, 21(9):990.

甲醇粗提物选择性抑制口腔厌氧细菌,有效成分为山柰酚等[参考资料] Cai L, et al.J Nat Prod, 1996, 59(10):987.。丁香提取物抗菌机制可能是与氨基糖苷类竞争性地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参考资料] 李巧如,等.西北药学杂志,2001, 16(6):261.。丁香酚体外对多种皮肤癣菌有抑杀作用[参考资料] 宋军,等,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 10(4):203.

大剂量丁香煎剂直接灭活人胚肺纤维细胞接种的人巨细胞病毒( HCMV)。煎剂还抑制HCMV的增殖[参考资料] 刘洪,等.解放军医学杂志,1997, 22(1):73.。丁香素抑制Vero细胞疱疹单纯病毒-1(HSV-1)、HSV-2等的生长[参考资料] Kurokaw M, et al.J Pharmacol Exp Ther, 1998, 284(2):728.。水提物抑制丙型肝炎病毒蛋白酶[参考资料] Pourgholami M H, et al.J Ethnopharmacol, 1999,64(2):167. 。热水提取物和甲醇提取物抑制Moloney鼠白血病病毒逆转录酶[参考资料] Suthienkul O, et al. Southeast Asian J Trop Med Public Health,1993,24(4):751.。Tellimagrandin能抑制病毒细胞融合[参考资料] Kim H J,et al.Planta Med, 2001, 67(3):277.

解热作用

腹腔注射丁香酚,对正常大鼠视前区一下丘脑前部(PO/AH)热敏神经元的放电活动有增频作用,对冷敏神经元有减频效应[参考资料] 冯甲棣,等.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5, 24(2):115.

抗凝血作用

丁香油酚和乙酰丁香油酚可逆性抑制花生四烯酸、肾上腺素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比阿司匹林强[参考资料] Srivastava K C, et al.Prostaglandins Leukot Essent Fatty Acids, 1993, 48(5):363.

抗氧化、耐缺氧作用

丁香芳香提取物抑制芬顿试剂氧化的马血浆中丙二醛形成。丁香油酚等也有效[参考资料] Lee K G, et al.Food Chem Toxicol, 2001, 39(12):1199.。水提取物灌胃,能延长断头小鼠张口动作时间、氰化钾中毒存活时间和常压密闭缺氧存活时间[参考资料] 张明发,等,中药材,1990, 13(8):34.

抗诱变作用

丁香甲醇提取物抑制化合物致鼠伤寒沙门菌TA1535/pSK1002突变。有效成分为反式异丁香油酚和丁香油酚[参考资料] Miyazawa M, et al.J Agric Food Chem, 2001, 49(8):4019.。β-丁香烯等可诱导小鼠肝脏和小肠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参考资料] Zheng G Q, et al.J Nat Prod, 1992, 55(7):999.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丁香水提物腹腔注射抑制化合物48/80诱导的大鼠全身过敏反应。水提物静注或灌胃抑制局部IgE介导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降低血清组胺水平。水提物体外可暂时增加肥大细胞cAMP水平。提示水提物可抑制速发型超敏反应[参考资料] Kim H M, et al.J Ethnopharmacol, 1998, 60(2):125.

其他作用

丁香精油抗小鼠急性电惊厥,提高静注戊四氮唑的小鼠惊厥阈[参考资料] Pourgholami M H, et al.J Ethnopharmacol, 1999,64(2):167.。甲醇提取物对髓样白血病细胞系细胞(M1)有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样细胞的作用。有效成分为齐墩果酸、山楂酸[参考资料] Umehara K, et al.Chem Pharm Bull (Toky-0), 1992, 40(2):401.。丁香水提物、盐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抑制大鼠脑乙酰胆碱酯酶[参考资料] Akinrimisi E O, et al.West Afr J Pharmacol Drug Res, 1976, 3(2):141.

丁香的毒性

丁香油小鼠灌胃的LD50为1.6g/kg。丁香油5 g/kg给犬灌服,可发生吐泻后死亡。尸检发现胃肠黏膜有溃疡、出血、肝肾瘀血及浊肿[参考资料] 宋汉英,等.中华医学杂志,1958, 44(1):64.

丁香的性味归经

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参考资料]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

1.《开宝本草》:“辛,温。无毒。”

2.《汤液本草>:“人手太阴经、足阳明经、少阴经。”

3.《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肾经。”

4.《本草汇言》:“味辛、甘、苦,气热。无毒。纯阳,气厚,味薄。”

丁香的功效及主治

丁香具有温中,降逆,暖肾的功效。主治胃寒呃逆,呕吐,反胃,泻痢,脘腹冷痛,痃癖,疝气,奔豚气,癣症[参考资料]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

1.《药性论》:“治冷气腹痛。”

2.《海药本草》:“主风疳𧏾,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治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

3.《日华子》:“治口气、反胃、鬼疰蛊毒,及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治冷气,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4.《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壅胀、风毒诸肿、齿疳𧏾。”

5.《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

6.《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

7.《本草汇》:“治胸痹、阴痛,暖阴户。”

8.《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

9.《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 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参考资料]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6.

宜忌

阳热诸证及阴虚内热者禁服。

1.《雷公炮炙论》:“不可见火。畏郁金。”

2.《纲目》引张洁古:“气血盛者勿服。”

3.《本草经疏》:“一切有火热诸证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4.《本草用法研究》:“扁桃腺炎、胃出血、脑充血均忌。”

选方

丁香治胃寒呃逆,脉迟者方

丁香、柿蒂、人参、生姜,水煎服。(《症因脉治》丁香柿蒂汤)

丁香治脾中虚寒,停痰留饮,哕逆呕吐方

丁香、半夏各三钱,加生姜,水煎,温服。(《医学入门》丁夏汤)

丁香治冷心疼,面青唇黑,手足厥冷方

丁香、良姜、官桂各一钱五分,水一碗,煎七分,用胡椒五十粒,炒黄色为末,调入汤药内顿服。(《古今医鉴》丁胡三建汤)

丁香治水泻不止方

枯矾一钱,丁香五分,上为末,黄酒调服。(《仙拈集》丁矾散)

丁香治偏头痛方

丁香一粒(大者,研),棘针四十九枚(倒钩者,烧灰存性,为末),麝香一皂子大(研),上为末。以纸拈药,随痛左右搐鼻。(《圣济总录》丁香散)

丁香治头痛,及无形寒湿,附骨流注方

丁香三钱,肉桂一两,上为末,加入伤膏内用之。(《外科传薪集》丁桂散)

丁香治牙根肿痛方

丁香、川椒(取红)等分,冰片少许。上为末,敷痛处。(《景岳全书》三香散)

丁香治瘰疬方

丁香五十个,斑蝥十个,麝香一钱(别研)。上为细末,用盐豉五十粒,汤浸,研如泥,和前药令匀,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前温酒送下,一日三次。(《济生方》三圣丸)

丁香治乳头破裂,疼痛方

丁香不拘多少为末,干敷裂处,如燥,津唾调敷。(《医学正传》引朱丹溪方丁香散)

临床报道

治疗呃逆

公丁香1 g左右(10~15粒),细嚼(嚼时有大量唾液分泌,切勿将其吐出),徐徐咽下,待药味尽,将口内剩余药渣吞下。30 min如不止,可续用3次。共治呃逆患者238例,全部有效。立效者230例,30 min以上呃止者8例[参考资料] 张崇尧,山东中医杂志1980,(4):53.

治疗妊娠呕吐

用半夏15 g,丁香15 g,共为细末,生姜30 g,捣碎煎汁,入前末调成糊状,置于容器中备用。用时先将患者脐部皮肤洗净,再将药末敷于脐部,厚约1 cm,直径10 cm左右,用塑料薄膜覆盖,绷带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共治疗33例。结果:用药1~3 d治愈者32例,无效1例。脐部皮肤出现烧灼感,并出现水泡或皮疹者,应立即停药[参考资料] 贾法梅,山东中医杂志1996, 15(3):137.

治疗疟疾

丁香研末,每次用1.2~1.5 g。将丁香末放入患者肚脐窝内用胶布盖贴,时间3~5 d。注意用药时先将脐窝污垢擦洗干净;胶布不宜太小,贴时必须用手轻轻按摩数分钟;用药必须在未发作前4~6 h。共治疗疟疾患者100例,结果94例治愈[参考资料] 山东省医疗队,山东医刊,1961,(9):封底.

治疗麻痹性肠梗阻

丁香30~60 g,研成细末,加75%乙醇调和(对乙醇过敏者,可用开水调和),敷于脐及脐周,直径6~8 cm,上用纱布、塑料药膜覆盖,再以胶布固定(对胶布过敏者,改用绷带固定)。用上法治疗20例,其中腹痛手术后肠麻痹10例,弥漫性腹膜炎后肠麻痹7例,脊椎损伤所致肠麻痹3例,结果全部有效,其中用药1次者15例,用药3次者15例。用药2h后可听到肠鸣音,4~8h排便、排气。机械性肠梗阻不适宜应用本法[参考资料] 李世祥,等.中医杂志,1988, (11):55.

治疗小儿腹泻

用丁香1.5 g,肉桂3g,共研细末备用。使用时取药粉少许用水调成糊状,摊在3 cm×3cm的伤湿止痛膏上,然后稍加热,将膏药贴于脐上,每12 h换药1次。敷药期间口服补液。共治疗120例,结果:敷药1次治愈80例,敷药2次治愈35例,敷药3次治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未发现不良反应,少数患儿脐周皮肤充血,考虑为伤湿止痛膏刺激所致,取下后充血即自行消失[参考资料] 代洪梅.中国民间疗法,1998,(6):21.

各家论述

1.《宝庆本草折衷》:“丁香,惟胃脘寒积凝滞,食之即呕,服之无不的中。倘或热呕,此性既热,必致膈截上焦,反为僭燥,尤须审寒热之宜。”

2.《本草通玄》:“丁香,温中健胃,须于丸剂中同润药用乃佳。独用多用,易于僭上,损肺伤目。”

3.《本草求真》:“丁香,辛温纯阳,细嚼力直下达,故书载能泄肺、温胃、暖肾。非若缩砂蜜,功专温肺和中,木香功专温脾行滞,沉香功专入肾补火,而于他脏则止兼而及之也。是以亡阳诸症,一切呕哕呃逆反胃,并霍乱呕哕,心腹冷疼,并痘疮灰白,服此逐步开关,直人丹田,而使寒去阳复,胃开气缩不致上达而为病矣。此为暖胃补命要剂,故逆得温而逐,而呃自可以止。若止用此逐滞,则木香较此更利。”

4.《药论》:“(丁香)攻胃口之寒痰而呕吐除;祛心下之冷痛而呃逆宁。噎膈翻胃,赖为却剂;奔豚疝气,藉兹引经。”

丁香药典标准

品名

丁香

Dingxiang

CARYOPHMLLI FLOS

来源

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μ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

性状

本品略呈研棒状,长1~2cm。花冠圆球形,直径0.3~0.5cm,花瓣4,复瓦状抱合,棕褐色或褐黄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长0.7~1.4cm,直径0.3~0.6cm,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鉴别

(1)本品萼筒中部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有较厚角质层。皮层外侧散有2~3列径向延长的椭圆形油室,长150~200μm;其下有20~50个小型双韧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围有少数中柱鞘纤维,壁厚,木化。内侧为数列薄壁细胞组成的通气组织,有大形腔隙。中心轴柱薄壁组织间散有多数细小维管束,薄壁细胞含众多细小草酸钙簇晶。

粉末暗红棕色。纤维梭形,顶端钝圆,壁较厚。花粉粒众多,极面观三角形,赤道表面观双凸镜形,具3副合沟。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4~26μm,存在于较小的薄壁细胞中。油室多破碎,分泌细胞界限不清,含黄色油状物。

(2)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5ml,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丁香酚对照品,加乙醚制成每1ml含16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杂质

不得过4%(附录ⅨA)。

水分

不得过12.0%(附录ⅨH 第二法)。

含量测定

照气相色谱法(附录ⅥE)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聚乙二醇20000(PEG-20M)为固定剂,涂布浓度为10%;柱温190℃。理论板数按丁香酚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丁香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正己烷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0.3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正己烷2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15分钟,放置至室温,再称定重量,用正己烷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丁香酚(C10H12O2)不得少于11.0%。

丁香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捣碎。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

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用法与用量

1~3g,内服或研末外敷。

注意

不宜与郁金同用。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