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羟酸 2009年01月14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药品标准

正式名

丁苯羟酸

汉语拼音

Dingbenqiangsuan

标准号

WS-288(X-219)-98

拉丁文或英文

Bufexamac

主要活性成分

本品为2-(4-丁氧苯基)乙酸羟肟酸。按干燥品计算,含丁苯羟酸(C12H17NO3)

不得少于98.0%。

性状

白色或微黄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微有特臭,无味。

本品在二甲基甲酰胺中易溶,在甲醇或乙醇中略溶,在水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熔点 本品的熔点(中国药典一九九五年版二部附录ⅥC)为162~168℃,熔融时同时分解。

鉴别

(1)取甲醇溶液(1→5000)5ml,加三氯化铁的甲醇溶液(1→100)1滴,摇匀,溶液显深红色。

(2)取本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一九九五年版二部附录ⅣA)测定,在227nm、277nm及283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丁苯羟酸对照品的图谱一致(中国药典一九九五年版二部附录ⅣC)。

检查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0.20g,加乙醇20ml使溶解,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色,与黄色1号标准比色液(中国药典一九九五年版二部附录Ⅸ A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有关物质 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一九九五年版二部附录ⅤD)试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磷酸(60∶39∶6∶0.4)为流动相,检测波为280nm,理论塔板数按丁苯羟酸峰计算应不低于800。分别量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处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丁苯羟酸主峰保留时间的5倍;供品溶液中所有杂质峰(除溶剂峰外)面积之和不得大于对照品溶液主峰面积(1%)。

干燥失重 取品1g,10℃干燥4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超过0.5%(中国药典一九九五版二部附录Ⅷ L)。

炽灼残渣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中国药典一九九五年版二部附录Ⅷ N)

遗留残渣不得过0.1%。

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中国药典一九九五年版二部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砷盐 取本品1.0g,加硝酸镁的乙醇溶液(1→10)10ml,混匀,点火使乙醇燃烧后,缓缓加热使完全灰化。如用此法处理后,仍有残留的炭化物时,加硝酸适量润湿,再加强热至完全灰化,放冷,加盐酸5ml与水23ml,依法检查(中国药典一九九五版二部附录Ⅷ J第一法),应符合规定(0.0002%)。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二甲基甲酰胺40ml使溶解,照电位滴定法(中国药典一九九五年版二部附录Ⅶ A),用氢氧化四甲基铵甲醇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的氢氧化四甲基铵甲醇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2.33mg的C12H17NO3。

作用与用途

用法与用量

注意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

剂量

外用本品适量涂于患处,每日2~4次,或遵医嘱。

标示量

类别

非甾体类抗炎药。

制剂

外用本品适量涂于患处,每日2~4次,或遵医嘱。

规格

贮藏

密闭保存。

有效期

暂定一年半。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