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散 2009年12月11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古今医鉴》卷六:调胃散

处方

苍术、白术、茯苓、白芍药、桔梗、紫苏、槟榔、陈皮、甘草。

功能主治

胀满。

用法用量

小便闭,加车前子;腹胀,加枳壳。

摘录

《古今医鉴》卷六

《御药院方》卷三:调胃散

处方

藿香2两,甘草(炙)2两,陈皮(去白)2两,半夏曲(每1两用生姜3两半)2两,厚朴(每1两用姜1两拌制)2两。

制法

上同为细末。

功能主治

阴阳气不和,三焦痞隔,五劳七伤,山岚瘴气,八般疟疾,四时伤寒,头目肢节疼痛,心腹胀满,呕逆恶心,痰涎咳嗽,手足虚肿,五种隔气噎塞,寒热水泻诸痢,妇人产后蓐劳,脾胃不和,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

本方为细末,生姜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名“调胃丸”。每服五十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摘录

《御药院方》卷三

《痘科类编释意》卷四:调胃散

处方

苍术(米泔浸去粗皮)8钱,厚朴(姜汁炒)5钱,陈皮5钱,茯苓2钱,丁香2钱,甘草2钱,白术2钱。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胃热助手少阳火入于手太阴肺,故红点如斑,出于皮毛间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温服;或研细,沸汤入盐点服2-3钱。

摘录

《痘科类编释意》卷四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调胃散

处方

紫背荷叶(焙)半两,黄耆(锉)1分。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生姜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普济方》卷三九六

方名

调胃散

组成

人参(去芦)、陈皮(去白)、白术、苍术、白茯苓(去皮)、桔梗(炒)、缩砂仁、厚朴(姜制)、肉豆蔻、扁豆(姜炒)、薏苡仁(炒)、山药、石莲肉(去心)、粉草各等分。

主治

小儿冷痢。

用法用量

猪肉拌食。

加减

痢不止,加诃子肉;吐不止,加丁香;吐痢内虚,可酌加附子、木香;重者,加白姜。

制备方法

上为末。

《伤寒标本》卷下

方名

调胃散

组成

水银、舶上硫黄。

主治

伤寒呕吐,四肢厥逆清冷。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重者2钱,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研至黑。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