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 2009年01月20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别名: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delayed psychogenic reaction

疾病代码

ICD:F09

疾病分类

精神科

疾病概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简称PTSD)是少数的、原因相对明确的心理障碍之一,且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反复的侵入性记忆)。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理论对PTSD 进行解释,如生物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又包括心理动力学理论、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等,其中发展较完善、较有影响力和说明力的是认知理论。在PTSD的治疗领域,治疗家们应用最多的心理治疗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

疾病描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这类事件包括战争、严重事故、地震、被强暴、受酷刑等等。几乎所有经历这类事件的人都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感。事件本身的严重程度是产生PTSD的先决条件。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许多超出医疗的事件都可以称为“创伤性”的,如离婚、失业或考试失败。但是,由于研究发现,大约只有0.4%的事件具有“创伤性”意义。最近的研究提示,所谓“创伤性体验”应该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对未来的情绪体验具有创伤性影响。例如,被强奸者在未来的混言生活或性生活中可能反复出现类似的体验;第二,是对躯体或生活产生极大的伤害或威胁。当然,个体人格特征、个人经历、社会支持、躯体健康水平等也是病情和病程的影响因素。

症状体征

PTSD 表现为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后出现一系列特征性症状。

1.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患者以各种形式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有驱之不去的闯入性回忆,梦中反复再现创伤情景,痛苦梦境,即对应激性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反复出现创伤性梦境或噩梦,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有时患者出现意识分离状态,持续时间可从数秒到几天不等,称为闪回(Flash back)。此时患者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境,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感。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事件相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他线索时,通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如事件发生的周年纪念日、相近的天气及各种相似场景因素都可能促发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反应。

2.持续性回避 在创伤事件后患者对创伤相关的刺激存在持续的回避。回避的对象包括具体的场景与情境,有关的想法、感受及话题,患者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有关的交谈,在创伤性事件后的媒体访谈及涉及法律程序的取证过程往往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对创伤性事件的某些重要方面失去记忆也被视为回避的表现之一。回避的同时还有“心理麻木”或“情感麻痹”的表现,患者在整体上给人以木讷淡然的感觉,自觉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对过去热衷的活动同样兴趣索然,感到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入,不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环境无任何反应;快感缺失;回避对既往创伤处境活动的回忆,害怕和避免想起遭受创伤的心情也较常见。

3.持续性焦虑和警觉水平增高 表现为自发性高度警觉状态,如难以入睡、也不安枕,易受惊吓,做事无从专心等等,并常有自主神经症状,如心慌、气短等。

疾病病因

PTSD 是由应激性事件或处境而引起的,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如战争、严重事故、目睹他人惨死、身受酷刑、恐怖活动受害者、被强奸等。如果有诱发因素存在,有人格异常或神经症病史,则可降低对应激源的防御力或加重疾病过程。

病理生理

迄今为止,本症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已十分明确创伤性事件是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其发生的充分条件。虽然大多数人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都会出现程度不等的症状,但只有部分人最终成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许多因素影响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如存在精神障碍的家族史与既往史,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如遭受性虐待,10 岁前父母离异),性格内向及有神经质倾向,创伤事件前后有其他负性生活事件、家境不好、躯体健康状态欠佳等等,这些现象目前还在深入的研究中。相关资料介绍如下:

研究认为PTSD 的临床特点[长时间不能从创伤中恢复;部分混乱的感官印象和凌乱片段的回忆,表现为反复“闪回”;分离(dissociation)症状以及躯体化]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对应激信息的记忆过程出现了障碍,使条件化的恐惧反应难于抑制或过分抑制所致。

诊断检查

诊断: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CCMD、ICD 和DSM 三个诊断系统都有PTSD 的诊断标准,有关本障碍的定义和诊断归属基本一致。但是相对而言,DSM-Ⅳ对PTSD 的界定更为全面且具体, 故这里主要介绍DSM- Ⅳ 的诊断标准(American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Stein MB,1997)。

DSM-Ⅳ有关PTSD 的诊断标准包括从A 到F 6 个大项,A 为事件标准,B、C、D 为症状标准,E 是病程标准,F 为严重度标准。症状方面,满足诊断需存在:①持续性的重新体验创伤(5 项中至少1 项);②持续性的回避与整体情感反应淡然、木然(7 项中至少3 项),此外要求回避和麻木的症状应各自至少有1 项;③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5 项中至少2 项。症状把握方面需注意,DSM-Ⅳ在各组症状的描述中都强调症状令人十分痛苦且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病程方面要求上述3 类症状都持续至少1 个月。严重程度上,症状带来明显的主观痛苦或社会功能受损。

DSM-Ⅳ将PTSD 分为3 型:急性型(病程短于3 个月)、慢性型(病程3 个月或更长)、迟发型(创伤性事件发生6 个月之后才出现症状)。

根据临床观察总结如下几点:

1.病因 发病必须确由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引起,存在对于几乎所有人来说,都是创伤性的异乎寻常的事件或处境的经历。

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为主,表现在回忆中、白天想象中或梦中,或“触景生情”的场合。且至少具备下述表现之一。

(1)控制不住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

(2)反复出现创伤性内容的噩梦。

(3)反复发生错觉或幻想形式的创伤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

(4)反复发生“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

3.持续的警觉水平增高,且至少具备下述表现之一

(1)难入睡或易惊醒。

(2)激惹性增高。

(3)集中注意困难。

(4)过分地惊跳反应。

(5)遇到与创伤事件近似的场合或情景时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出汗、面色苍白等。

4.持续的回避,且至少具备下述表现之一

(1)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验的事。

(2)避免参加可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不去可能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

(3)与别人疏远,不亲切,与亲人情感变淡。

(4)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经验无关的活动仍可保持兴趣。

(5)不能回忆(遗忘)创伤性经验的某一重要方面。

(6)对未来失去憧憬。

5.有明显的情绪变化,感觉麻木和回避引起创伤回忆的刺激。

6.症状出现于创伤后6 个月内,且症状持续一般在1 个月以上。

7.可伴发自主神经系统障碍,如心跳加快,出汗,面色苍白等。

实验室检查: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当出现其他病症,如感染等,实验室检查显示其他病症的阳性结果。

其他辅助检查: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辅助实验室检查,当出现其他病症,辅助实验室检查显示其他病症的阳性结果。

鉴别诊断

治疗方案

1.心理治疗 各种形式的心理治疗在PTSD 都有应用的报道。对于急性PTSD主要采用危机干预的原则与技术,侧重于提供支持,帮助患者接受所面临的不幸与自身的反应,鼓励病人面对事件,表达、宣泄与创伤性事件相伴随的情感。治疗者要帮助病人认识其所具有的应对资源,并同时学习新的应对方式。治疗中不仅要注意PTSD 的症状,还要识别与处理好其他并存的情绪。

2.药物治疗

(1)抗抑郁药物:最早的PTSD 药物治疗研究是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丙米嗪,结果显示疗效较好。后来有关SSRI 类药物如帕罗西汀、氟西汀等治疗PTSD的研究也证实,能明显减轻患者的警觉性增高和闪回症状,也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2)抗惊厥药: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在对越战老兵的研究中,显示对中度的PTSD 患者有明显的效果。根据病人症状特点,其他可以考虑选用的药物包括:抗焦虑剂、抗痉挛药物、锂盐等。除非病人有过度兴奋或暴力性的发作,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3.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 PTSD 的首选治疗尚无一致意见,比较肯定的是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的效果更佳,有文献报道有效率达70%。PTSD 患者往往感到外部世界不安全、不可预测、无从把握。因此,稳固的治疗关系在PTSD 治疗中格外重要。

4.家庭治疗 通过家庭治疗有关原则,加强或重建患者社会支持系统,改善患者生活环境的心理支持条件,如通过疏泄、解释、支持、鼓励、指导等帮助患者摆脱阴影,尽快缓解症状,从痛苦中走出来。

预后及预防

预后:本类型疾病从遭受创伤到出现精神症状有一个潜伏期,一般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的潜伏期从几周到数月不等(很少超过6 个月)。病程有波动,大多数病人可恢复,少数病人表现为多年不愈的慢性病程,或转变为持久的人格改变。少数病人可有神经症病史等附加因素,从而降低了对应激源的应对能力或加重疾病过程。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在遭受创伤后数天甚至数月后才出现,病程可长达多年。

预防:PTSD 的危机干预的目的是预防疾病、缓解症状、减少共病、阻止迁延。危机干预具有短程、及时和有效的特点(4~5),因此,干预重点是预防疾病和缓解症状,目前主要的干预措施是认知行为方法、心理疏泄、严重应激诱因疏泄治疗、想象回忆治疗以及其他心理治疗技术的综合运用。有关认知行为方法国内在过去10 余年中已有系统介绍和临床应用。

1.心理疏泄(psychological debriefing, PD)和严重应激诱因疏泄治疗

2.想象回忆治疗(imaging rehearsal therapy, IRT)

流行病学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打击之后,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体验的反复出现,体验常在创伤后数天,甚至数月后才出现(很少超过6 个月),病程可长达多年。

特别提示

尽力回避那些与创伤经历相关的想法、情绪及言谈尽力回避那些会使自己想起创伤事件的活动、场所或人。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用户喜欢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