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寒利

中医病证名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é hán lì

2 英文参考

cold diarrhe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协寒利为病证名[1]。指脾胃寒盛所致的泄泻[1]。《伤寒捷诀·肠垢鹜溏》:“协寒利者,曰鹜溏,脐下必寒,宜理中四逆汤主之。”治宜温中祛寒止泻,用理中汤四逆汤

参见寒泻寒泄

寒泻为病证名[2]。又名寒泄[2]。见《证治要诀》卷八。多因寒气内袭,脾阳虚衰所致[2]。《时病论》卷三:“盖寒泻致病之原,良由感受乎寒,寒气内袭于脾,脾胃受寒则阳虚,虚则不司运用,清阳之气,不主上升,反下陷而为便泻。故所下澄沏清冷,俨如鸭粪,腹中绵痛,小便清白,脉来缓怠近迟。”《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寒泻腹胀泄注,食即呕吐理中汤肉桂诃子升麻。”

寒泄为病证名[3]。又名寒泻鹜溏[3]。指脾胃寒盛所致的泄泻[3]。《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论》:“又有寒泄者,大腹满而泄;又有鹜溏者,是寒泄也。”《丹溪心法·泄泻》:“寒泄寒气在腹,攻刺作痛,洞下清水,腹内雷鸣,米饮不化者,理中汤,或吞大已寒丸,宜附子桂香丸;畏食者,八味汤。”《症因脉治》卷四又分本证为外感寒邪泻和积寒泄泻两种[3]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81.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96.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95.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古籍中的协寒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