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五皮饮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ǔ zǐ wǔ pí yǐn

2 概述

五子五皮饮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五首。

3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之五子五皮饮

3.1 处方

紫苏子莱菔子陈皮各一钱半,白芥子六分,葶苈子八分,车前子大腹皮各三钱,生桑白皮茯苓皮各四钱,生姜皮一钱[1]

紫苏子 莱菔子各4.5克 白芥子1.8克 葶苈子2.4克 车前子9克 生桑皮 浙苓皮各12克 大腹皮9克 新会皮4.5克 生姜皮3克

3.2 功能主治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之五子五皮饮主治痰胀,虽腹胀较轻,而仍喘肿者[1]

降气达膜。治痰胀腹胀轻减,喘肿未除者。

3.3 用法用量

赤小豆一两,鲜茅根二两煎水,取汁再煎上药服[1]

先用杜赤豆30克,鲜茅根60克,煎汤代水,再入煎上药,温服

3.4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

4 医林绳墨大全》卷二方之五子五皮饮

4.1 方名

五子五皮饮

4.2 别名

五子五皮汤

4.3 组成

紫苏子萝卜子葶苈子香附子、车前子陈皮茯苓皮大腹皮桑白皮生姜皮

4.4 主治

医林绳墨大全》卷二方之五子五皮饮主治咳喘皮肤水肿

4.5 用法用量

水煎服。

4.6 附注

五子五皮汤(《张氏医通》卷十三)。

5 幼科铁镜》卷六方之五子五皮饮

5.1 方名

五子五皮饮

5.2 组成

苏子山楂子、萝卜子葶苈子香附子、桑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

5.3 主治

幼科铁镜》卷六方之五子五皮饮主治气肿。小儿脾胃虚弱,土弱不能生金,虚气上攻于肺,行于面目,遍身浮肿,先肿而后喘者。

6 医略六书》卷二十方之五子五皮饮

6.1 方名

五子五皮饮

6.2 组成

苏子3钱(炒),葶苈2钱(甜),桑皮钱半,腹绒钱半,菔子3钱,车前3钱,陈皮钱半,地肤子3钱(炒),苓皮3钱,姜皮钱半。

6.3 主治

医略六书》卷二十方之五子五皮饮主治喘胀浮肿,脉滑实者。

6.4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6.5 各家论述

痰气内壅,湿热外溢而肺胃气逆,故喘胀不眠,肤肿面浮焉。葶苈湿热定喘苏子降痰逆以散气,桑皮清肺肃金,腹绒泄滞宽胀,菔子消痰食;陈皮中气车前子利水以清热,地肤子利水以益阴,苓皮渗皮肤湿热姜皮皮肤浮肿。使滞散气行,则痰消而湿热自化,何患喘胀不除,浮肿不退乎。

7 医级》卷八方之五子五皮饮

7.1 方名

五子五皮饮

7.2 组成

加皮、广皮、姜皮茯苓皮腹皮萝卜子白芥子苏子葶苈子车前子

7.3 主治

医级》卷八方之五子五皮饮主治水病肿满,上气咳喘肤胀者。

7.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7.5 加减

如肺受火刑,不得通调,而致泛溢成水者,当以桑皮、骨皮易加皮、广皮。

8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7.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