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肿

中医病证名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ì zhǒng

2 英文参考

aeroceleemphysema[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气肿为病证名[1]

1.水肿气滞为主者;2.皮肤局部肿痛。

4 水肿气滞为主者·气肿

气肿为病证名[1]。指水肿气滞为主者。[1]丹溪心法·水肿》:“气肿者,皮厚,四肢瘦削,腹胁胀膨。”多因气滞湿郁水凝所致[1]。治宜理气化湿,消肿除满,用橘皮煎丸加味枳术汤控涎丹推车丸增损流气饮等方[1]

参见水肿水肿为病名[2]。古代称水、水气水病水胀[2]。出《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指体内水湿停留,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疾患[2]。《黄帝内经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本病的分类,《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亦有以五脏而分,如心水肺水肝水脾水肾水[2]。后世又分为阳水阴水两类[2]。《丹溪心法·水肿》:“阳病水阳证者,脉必沉数;阴病水阴证者,脉必沉迟。……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先以五皮散四磨饮,添磨生枳壳,重则疏凿饮。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此属阴水,宜实脾饮木香流气饮。”《景岳全书·水肿论治》:“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传入脾而肤肉浮肿,传入肺则气息喘急。”水肿治则:“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其汗。”实证,多由外邪侵袭,气化失常所致,治宜祛邪为主[2]。用疏风宣肺利湿逐水等法[2]。如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越婢加术汤五苓散等方[2]虚证,多由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治宜扶正为主,用温肾健脾益气通阳等法[2]。如真武汤理苓汤等方[2]虚证常由阳证转变而来,病情常虚实夹杂,治应兼顾[2]。亦需注意饮食起居的调护,如忌食咸、慎风寒[2]。本病证可见于心源性水肿肾病水肿肝病水肿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疾患[2]

5 皮肤局部肿痛·气肿

气肿为病证名[2]气肿皮肤局部肿痛[2]。《诸病源候论·气肿候》:“气肿者,其状如痈,无头,虚肿,色不变,皮上急痛,手才着,便即痛,此风邪搏于气所生也。”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3.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0.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气肿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气肿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气肿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气肿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